|
集体经济每年增收可望超300万元
图为北洋镇小里桥村
2月25日上午,雨过初晴,在北洋镇小里桥村,水库移民飞地抱团第四期(小里桥村新建厂房)项目的施工现场又响起了施工作业的声音。看着阳光打在已有3层楼高的钢结构厂房上,北洋镇副镇长王倩不禁构想起项目投用后惠及全镇的场景。
该项目位于北洋镇小里桥村。小里桥村是水库移民重点安置村,数次被评为省、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等,2020年村经营性收入位居北洋镇第二。项目依托小里桥村经济实力强、发展资源优的特点,通过当地自筹和申请上级补助的方式投资3180万元,利用小里桥村村集体留地新建标准化厂房,对北洋镇22个移民村的约1.17万移民人口进行扶持。“目前我们争取到了省级共同富裕资金1350万元,区里配套资金650万元,共计2000万元。”王倩告诉记者,“我们准备把这2000万元资金以入股资金的形式分配给镇里的22个移民村,等厂房建成并出租产生收益后,让各村按入股比例享受分红。”
谈及经济收益,北洋镇小里桥村村书记符建行颇为兴奋地表示:项目的建设让一块原本闲置的土地摇身变成了“香饽饽”。
“目前已经有好几家企业和我联系过,希望这个厂房投用后能够租给他们。”符建行说,“根据北洋镇当前租赁行情及周边厂房市场行情测算,成功出租后每年可保守收益300万元,也就是说,每个移民村预计每年增收5-8万元。”此外,王倩认为,项目建成后或许还将帮助北洋镇实现工业产值增长、解决一批劳动力就业问题等,搭建多方合作共赢的桥梁。
据了解,我区是水库移民大区,移民人数居全省第四、全市首位。2006年至今,全区共扶持民生项目964个,投入移民资金近4亿元,涵盖道路、房屋、桥梁、水利等方面。然而,“输血”不如“造血”,对于大部分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都不突出的普通乡村而言,怎样培育“造血功能”、推动移民扶持模式创新是个重大且难解的课题。为此“飞地抱团”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飞地抱团”,就是由政府主导,依托各类园区、特色小镇等平台,将财政扶持资金、村自筹发展资金、存量建设用地等资源集中配置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跨村、跨乡(镇)、跨县联合建设或购置物业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实行统一运营管理,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集体经济抱团致富新模式。据统计,自2016年开始,我区先后投入移民资金1.4亿元,成功实施了三期飞地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截至目前,前三期项目通过出租预计将获得超1300万元的年收益,最大收益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约23万元。
“在总结前三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期小里桥村新建厂房项目有了一定的创新与突破。”区扶贫开发中心移民工作中心副主任李姿萱告诉记者,“前三期‘飞地抱团’模式是产权与股权相一致的,并且产权与股权份额相同,但这次的试点模式是产权与股权分离的。”通过产权与股权分离的形式,北洋镇辖区内除小里桥村外的其余21个发展资源匮乏的移民村不需自筹资金投入,但却每年都能享受到固定的收益,连续享受40年,实现了“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新突破。
下一步,区扶贫开发中心移民工作中心将继续实施第5期“飞地抱团”项目,扶持我区的89个移民村购置联化科技北区标准化厂房,从而实现全区50人以上的移民村“飞地抱团”项目全覆盖,以进一步巩固提升移民村的经济实力。
从项目前期的江口街道的联化科技小微企业创业园内到现在的北洋镇小里桥村新建厂房,在我区,“飞地抱团”让水库移民村之间“牵手”“拥抱”,开创了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区域协作共赢,“飞”出了富民新通道。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