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热闹与喧嚣,这是一个小众却不平凡的岗位,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
一座城市的地下,有着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供水管网是其中之一,有了它,纯净的自来水才能每天源源不断地流入千家万户。
在看不见的地下,如果供水管网“生病”了,谁来“把脉问诊”,及时准确地找出病灶,对症下药呢?
范崇震就是专门为供水管网“把脉”的“听诊师”——台州自来水有限公司的一名听漏工。
1
听音辨位,为城市地下供水管线把脉问诊
手上拿着一根听音杆,肩上背着电子听漏仪,范崇震身穿一件印有“台州供水”“漏水探测”字样的黄绿色荧光马甲,缓步行走在椒江街头。
他的头上,戴着电子听漏仪的耳机,每走一两步,就将电子听漏仪探头放到地上,听一听有没有漏水的声音。
看到消防栓、阀门等管道的外露点,范崇震还会停下来,摘下耳机,收起电子听漏仪,将听音杆接触这些外露点,或弯腰,或俯身,将耳朵紧贴听筒,仔细聆听。
“我们基本上都是白天找疑点,晚上再定点。晚上比较安静,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位置。”范崇震说,他早已习惯了与黑夜为伴。半夜收工,凌晨干活,那是常有的事。
另外,下雨天也是不受听漏工们欢迎的天气:“雨声会干扰判断。”
听到有漏水,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准确的漏水点。“地下管线抢修要把地面挖开,如果地面开挖之后发现漏水点找错了,不仅耽误抢修,影响市民用水,还会造成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和损失。”
至于如何准确判断漏水点的位置在哪里,这得综合管道材质、漏水声音音频高低等因素判断。范崇震笑着说:“这个就要靠经验了。”
2
从“一杆走天下”到如今设备智能化
一根听音杆、一套电子听漏仪,别看这些工具不起眼,这可是范崇震的“听诊器”,也是他的宝贝。
“这根听音杆是瑞士原装进口的,要好几千块钱呢。”范崇震手中的听音杆是一根长约1.5米的钢制管,顶端略尖,尾部的听筒是木质的。
听音杆的尖端可以插进泥土里,触碰到埋得较深的管道。如果附近的管道有漏水点,将听音杆触碰到管道或者阀门等管道外露点时,漏水的噪音沿着管壁传递到杆尖,再传至杆身,最后经听筒传到耳朵里。在传递的过程中,声音被扩大,即使距离较远也能听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装备对听漏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利器。
“我们以前是‘一杆走天下’,就靠一根听音杆听漏。现在随着科技发展,设备也更多样化、智能化了。”相比听音杆,电子听漏仪是个新宝贝,价格也不菲。范崇震在用的这款电子听漏仪器价值六七万元。
电子听漏仪由主机、探头、耳机三部分组成。电子听漏具有高放大倍数,即使很微弱的漏水声也能被听到。“电子听漏仪可以听得更远,七八十米外的声音都能听到。”
设备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更新,还有软件设备的加持。“你看,我在家里打开手机,不出门也能在线上查看有没有管线漏水。”范崇震掏出手机,打开手机上安装的智慧供水APP,几下轻点,界面上就出现了各条供水管网的相关图表、数值信息,一目了然。
如果出现异常,系统会显示预警信息,范崇震点开手机就能听到异常的声音,并通过音频分析是否是漏水声。“如果是漏水声,我们就去现场确定漏点,很方便。”
3
不管是几点,有情况就得出门
“对于我们来说,全年无休,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每天都是工作时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管是凌晨2点还是3点,都得出门。今年大年初三我还找到一个漏点呢。”说起这份工作,范崇震并没有因为得不到正常休假而抱怨,反而因为找到一个小小的漏点而满是成就感。
据介绍,台州自来水公司的听漏工共分两个班组。这两个班组交替负责半个椒江的供水管网检漏工作。
“我们这个班组现在负责的片区是从东环大道至黄岩交界的所有供水管网的检漏。这一个月时间,我们要把这半个椒江的每一条道路走完,每一根管线都要走到位。”范崇震说,有道路就有管线,只有走完全部道路才能不错过漏点。
范崇震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会更新,发的大部分都是工作内容。有时候是锁定位置时的兴奋分享,有时候是遇到难题的记录,有时候是凌晨收工时的漆黑街头随手拍。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总量为693.19亿立方米,漏损水量为91.95亿立方米,综合漏损率为13.26%。其中,台州的综合漏损率为12.92%。
椒江水司综合漏损率2021年达到4.14%,这份成绩是所有听漏工和自来水公司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4
不断学习,提升技能
范崇震是椒江本地人,在当听漏工之前,曾卖过小百货,当过自来水安装工人。后来听说检漏很赚钱,就改行当听漏工。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那听漏工赚钱吗?范崇震笑了笑:“我们是多劳多得,漏点找得多就有钱,找不到漏点,那就赚不到钱。”
找漏点可是个技术活。管道材质不同,破损大小不同,周围土质不同,距离远近不同,漏水的声音也各不相同。而这些细微的差别还要被周围嘈杂的环境干扰。
刚开始的时候,范崇震也摸不清门道。“一开始根本听不出来,我就自己慢慢琢磨,多听多看,渐渐就积累了经验。”如今,范崇震已成为台州自来水公司找漏点的一把好手,几乎每天都能找到漏点。
今年1月,椒江乌石村附近,一处供水管网出现漏水。发现时,地面上已经积满了水。
“水已经泛上来了,到处都是水,听不到声音,找不到漏点。”好几位听漏工听完之后都摇摇头。
范崇震也来到了现场,没听到漏水的声音,他断定:“这是‘水包管’,水把水管周围都包裹住了,所以听不到漏水的声音,这是最难听的,我干了这么多年也只是听说过,第一次碰到。”
虽然之前没有处理过这样的情况,但是凭借多年经验,范崇震经过反复排查,终于找到了漏点。原来是一根生铁管经过时间的冲洗出现了老化漏水。
对范崇震来说,找对漏点的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有时候为了确定一个漏点,他会多次去现场反复查找确认。
社会在发展,听漏技能也要不断提升。为了提高技能、学习经验,范崇震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听漏工交流经验,探讨疑难杂症。“远的东北,近的上虞、绍兴,我都去学习交流过。”如今,他建立的这个500人微信群早已满员。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