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仍将经常性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腊月廿九那天天气形势不错,可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人工增雨。”昨天,台州市气象局和台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积极准备,过两天他们要出发去黄岩区上垟乡,和黄岩区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协同作业,追寻天空中那些“雨做的云”。
“这次我们在黄岩准备了14发火箭弹,估计能打下来不少。”台州市气象局减灾与法规处处长徐文奇说,他们要抓住时间,尽可能让“雨神”多留一段时间,而且还得下雨多一些。
缺水!整个台州都在“喊渴”
缺水!缺水!缺水!这几个月来,“缺水”两个字被频繁提及,全市各地的降水量明显偏少,供水日渐紧张,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整个台州都在“喊渴”。
数据显示,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全市平均雨量仅60.7毫米。
60.7毫米是什么概念?“这四个多月的累计降水量,仅与梅汛期两到三轮强降水的雨量相当,甚至不及一场明显影响台风带来的雨量。”台州市气象台副台长翁之梅说,平均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6%,创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累计雨量最少。
各县(市、区)雨量均较常年偏少七至八成,除天台、临海累计雨量为1971年以来历史第二少以外,其他县(市、区)均为历史最少;各县(市、区)平均雨日27天,较常年同期偏少8.9天。
“显而易见,这个冬天我们台州的确是缺水了。”翁之梅说,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土壤墒情持续走低,各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大部分地区达中到重旱,局部特旱。”
缺水的情况还将继续。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测,受拉尼娜事件和北极海冰偏少等因素共同影响,预计2月至4月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三至四成,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气象干旱将可能进一步发展。由于冬春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可能有春旱发展,需注意对春播春耕的影响。
气象人追着云彩打炮弹
干旱情况愈演愈烈。鉴于我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海岛、沿海地区、山区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气象人开出了抗旱“药方”——人工增雨。
市人影办加强部署,要求各地捕捉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作业。目前全市已组建专业人影队伍8支,建立人工增雨作业点23个,可有效覆盖全市8000平方公里。
装弹、瞄准方向……伴随着一声声巨响,火光划破长空,一颗颗炮弹相继飞上天空。徐文奇介绍,人工增雨就是利用火箭、高炮等工具,把装有催化剂的火箭弹或炮弹送入云中,增加云中凝结核含量,让水汽和冰晶附着在凝结核上,使水汽变成大水滴,下落成雨。
秋冬季节连续人工增雨作业并不多见,天气条件也并不十分理想,但今冬旱情较为严重,气象部门要抓住一切时机,增加降水。为此,气象人守在雷达旁,不分白天黑夜,密切监测跟踪降水云团,监视天气变化,等待作业最佳时机,常常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天气千变万化,增雨作业火候的掌握很重要,如果作业早了则欲速而不达,作业迟了就变成‘马后炮’。”徐文奇说,除了要准确发现雷达降雨回波图,还要将增雨弹药准确打到云团的“穴道”上,才能最大程度增加降雨量。
人工增雨的效果如何?徐文奇说,雨水对旱情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也能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提升空气质量。“不过这些降水能否为山塘水库增水,还要结合地面湿润度等因素,看能否形成径流。”
去年10月以来,我市共组织实施火箭人工增雨作业50轮次,地面烟炉作业26次,对空发射增雨火箭弹174枚,燃烧烟条74根,实现增水近5600万吨。其中,今年增雨15轮次,增水近2000万立方米。
未来一段时间,我市还会根据天气条件,经常性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