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0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乡村印记:乌岩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9 09: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8月7日
台州晚报《乡村印记》栏目
整版报道黄岩宁溪乌岩头
↓↓↓
古村焕新新颜
黄岩乌岩头村打造乡村振兴鲜活样本



乡村名片
黄岩宁溪镇乌岩头村,因村子东边一条溪流中的乌岩石得名。溪上两座桥是入村的必经之路,其中一座便是建于1859年的永济桥,曾是乌岩头村与黄(黄岩)仙(仙居)古道的重要连接点,架连起古时盐商要道。经两次行政村合并后,全村共有人口1200多人,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

记者采风

量变:从十几人到近三百人

7月30日上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道路周边的现代化建筑逐渐被绿意取代,低矮的石头房映入眼帘,在听见流水声后不久,记者一行人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乌岩头村。

沿村口的永济桥向前,石头建筑错落有序,圆润的石头外墙是仙居风格,外墙凹凸明显则是黄岩风格的。地处于黄(黄岩)仙(仙居)古道的重要连接点,一座古村承载了黄仙两地的建筑文化。

整个村庄,古朴却有本土风格,是乌岩头村老村嬗变后的新景象。而这一切的改变,则是从2014年乌岩头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开始的。



“在这之前,村里没有产业支撑,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上世纪80年代,村里掀起外出打工热潮。”乌岩头村党总支书记陈景岳说,2014年前后,户籍人口近300人的乌岩头村,只剩十几名故土难离的老人,可以说是个“空心村”。

在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一角的杂志上,记者看到了乌岩头村5、6年前的老照片,木质结构和石头建成的房屋因长年闲置,无人打理,村里110间古民居坍塌了近40间。

在这些“废墟”上,古村落“修旧如旧”,在此基础上新建的民宿、书吧、民宿博物馆等建筑纷纷“冒头”,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最热闹的时候,游客的车只能停在古村外一公里的地方,黄仙古道的热闹景象得以重现,乌岩头村正式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优越的村居环境,让不少外出打拼的村民有了回村居住的念头,目前,乌岩头村常住人口已达800多人,曾经的“空心村”复兴了。

“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没有猪圈、粪坑,又有新房子住,每天呼吸新鲜空气,心情都好多了。”离村十几年的村民陈景国,在2018年底回到乌岩头村居住,对村里的环境十分满意。

质变:从讨生活到享受生活

如果说砍树卖钱、外出讨生活,是十几年前乌岩头村村民的生活写照,那么现在,村民更多是回村参与古村建设,在水声、蝉鸣的环绕下享受生活。

从对自然的一味索取,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乌岩头村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古村落为核心,发展向周围餐饮、采摘果园辐射的绿色旅游产业,推动整村经济发展进程。

“游客多的时候,村民都是边摘边卖,忙得不可开交。”陈景岳说,种在山脚下的番薯、玉米成了游客最喜欢的“伴手礼”。



村民陈元彬开的竹隐泉民宿,坐落在石板与鹅卵石组成的步道尽头。石头与木材支撑起整个建筑,民宿内部用了原木板、芦苇帘进行装饰,推开阳台门,就是无隔断的休息区。极目远眺,视线被这水、那山填满。

顺着民宿一旁的小路向前,藏有红木梳妆台、插屏玻璃彩画装饰镜等老物件的民宿博物馆;可以体验陶艺、造纸的见素艺术工坊;倚窗听水、看书,带着凉意的过堂风,抚平心头焦躁的呆吧,各色景点一一呈现。这些近几年在老房子里诞生的“新物件”,已经成为村民消遣的好去处、游客眼中的新晋打卡地。

结束采访时,陈景岳感叹道,随着古村落修复、重建进程的加快,乌岩头村以全新的“姿态”,踏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讲述

老瓶装新酒,古村“维旧”谋发展
原乌岩头村驻村干部 王华

初见乌岩头村是在2015年,我跟着浙江省第四批历史文化村落重点培育村项目进村,那时的乌岩头村,房屋破败、村道杂乱,“无处下手”四个字在我脑中蹦了出来。

在缺少整体修复构想引导的情况下,我们先对村里最大的四合院进行改建,改建了民俗博物馆。可以说,当时只是为了修而修,直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贵庆及其团队接手了古村落的修葺、重建方案,提出“民国印象”和乡村振兴并行的理念,修复工作才开始向为发展而修转变。



为了维持古民居外观结构,尽可能保留属于乌岩头村的文化印记,修复工作细化到了每块石头的摆放位置、每块石板的排列间隙上,还对原本散乱在地上的电线、电缆、排污管道重新规划,基本做到全部管线埋入地下。也是这份坚持,造就了猪圈变民宿、老瓦片得以保留的乌岩头古村。

特别是2018年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落地乌岩头村,更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人流量和看得见的经济收益。原本寂寥的乌岩头古村,迎来了新生。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0-8-9 16:53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0-8-9 19:01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好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