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远帆近影皆自在——头陀老街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5 16: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头陀老街在绿水青山之间
北依括苍山余脉
元同溪自西北一路向南
游龙戏凤穿街而过
与永宁江投怀送抱
一头扎入永宁江
踏歌前行,直奔大海
沧海桑田,头陀自在



古时候,头陀称备礼乡建城里。明万历《黄岩县志》载:“头陀桥市在县西二十五里”。这是现存文献第一次有“头陀桥”之名,同时也说明头陀桥至迟在明万历八年已有集市。



头陀桥跨元同溪,桥南俗称桥外,桥东为桥里。古人对街市谋篇布局很有科学头脑。占地方的木材竹物及大水缸等“胖货”被安排在集市外围空旷的地方。大型“柴场”就设在桥外元同溪南岸的开阔地,足有几十亩地,气势何等磅礴。从点火的狼萁、松毛到柴爿,再到加工升级版的木炭、白炭。



白炭并非白色,那是“烧炭党”用硬木烧的上好的炭,以区别于一般的木炭,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卖的就是此炭,是要卖好价钱的。白炭有时也会成为骂架的经典台词:“你的良心搭白炭样个。”这不,怎一个“黑”字了得。虽然称作柴场,但经营范围不光卖柴,还卖毛竹、树木等,可见柴场之大。



“卖柴客”来自本邑西乡和临海、仙居、永嘉等边境山民,集市日,挑柴的,掼树的人流,雄赳赳从路廊里的泗州大圣前面经过,进入大卖场。头陀,这个黄岩西乡重要的商埠,历史上有名的“三桥”之一,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柴场南边是蜊灰厂,有两个蜊灰灶,把生蜊灰烧成熟蜊灰出售。化蜊灰时放鸡蛋在上面烤熟叫“蜊灰蛋”,风味独特,如果哪个家长跟烧蜊灰的说个好话,允许焖几个蜊灰蛋,我自享用,让他们流口水去。那一船一船运来缷在柴场上堆积如山的生蜊灰,黄昏时节成了顽童们抢占制高点的好战场,战斗结束,精疲力竭回家倒头便睡,至于脸啊脚的,照例免洗。



隔岸,元同溪北是缸场,摆满了七石缸,就是那种最大号的、直径一米多的特大缸,通常用来盛水、酿酒、腌咸菜等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口七石缸。缸场里大到七石缸,小到猪油罇、炭刁、盐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头陀老街有上街、中街和下街之分,上街是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小镇的中心。豆腐社、邮电所、兽医站、诊所、饮食店(公私合营前为小梅英饭店)、信用社、税务稽查站、日杂店等一应俱全。



建在原“赛雨庙”旧址上的文化站,是一幢穿街而过的骑楼。与众不同的是,戏台搭在街上,下面是街市,头上是戏台。高高在上的戏棚,器乐一起,响彻街外,大人小孩蜂拥而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街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过了文化站就是一间甜蜜蜜的作坊——糖坊。糖坊不是卖糖的,而是用麦芽制饴糖的作坊,饴糖又称麦芽糖,当地俗称糖饮,制作烤糖、芝麻糖等糕点离不了她。久负盛名的头陀红糖,是用甘蔗汁熬的,虽然都带糖,甜得各有千秋。早在民国三十一年,县长徐用聘请技师传授制糖方法,头陀炼糖的历史可见一斑。



街南大多是民居,屋后就是元同溪,沿街二层建筑为主。居民亦农亦商,每逢市日,平时在田里劳作的人们,在自家门口摆起了小摊。也有的市日时卸了店门板,租给赶集的小商贩,赚点小钱。还有从邻村来的,蹲在屋檐下卖些“自家货”的。
     

                 
中街未过吴家里路口,基本上是供销社的天下,文具、日用品、布匹摆满柜台。卖盆碗盏的“墙里店”,糖烟酒的“鼎新泰”。听说“鼎新泰”的主人是苦竹人林鼎新,苦竹林氏也是名门望族,民国少将林显扬就是族中翘楚。



头陀与苦竹以永宁江为界,永宁江在头陀下街头底惊鸿一瞥。这就有了下街头的船埠头——轮船、货船、渡船三合一“码头”。黄济“小火龙”随潮涨潮落往返于黄岩至潮济之间,在头陀停靠上下客。



乘客们全然没有“闲来南渡口,迤逦看江枫”的闲情逸致。因为轮船随潮水进出,一刻也不能耽搁,不然就有搁浅的危险,所以就有了警示语:“船头甩出,弗认亲戚”。坦克英雄杨阿如解甲归田后,每日早出晚归,从苦竹下灰洋,乘渡船到头陀粮油厂发挥余热。



偶尔若逢“野渡无人舟自横”,为赶上班,他就自己划船过渡。假如有缘,我们也许还能梦见孙恩起义军船队顺流而下呢!






斗转星移
相信修葺后的头陀老街
又将以别样风情呈现给我们
一起期待吧!

来源:黄岩头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