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6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渐行渐远的台州老行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29 0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2015年夏天时黄岩滨江公园内的露天电影。

42

上世纪80年代前,娱乐活动非常匮乏,人们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尤其是在农村,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电影成了他们最大的娱乐方式。为了丰富农村的业余生活,电影放映员会不定期地到农村去放电影。

农村放电影,有时在礼堂放,但大多是在操场上,这就叫露天电影。放露天电影主要是用一块白色幕布和一台放映机,放映员先用锄头挖坑,树起竹竿挂好银幕,然后架好放映机。那个年代,乡村里放场电影就像过节一样,山坡上、树上,只要能看到屏幕的地方都站满了人。那时候的电影在正片放映前先放新闻纪录片或科教片。电影一开始放,那原本喧闹的环境因为电影放映机里打出的光束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人们相聚在晴朗的星空下,注视着电影黑白跳跃的画面,或喜,或怒,或哭,或笑。

电影放映员

当时电影是胶片的,一盘盘装在圆铁皮盒子里,一盘胶片放完了,放映员要换片。有的片老旧了,银幕上就会出现一条条黑道子,有的时候像落雪花,有的时候像闪电,银幕上人也会变形,放映过程中还会发生断片的情况,这都需要放映员及时排除。放映员必须学会怎么装片、开机、倒片子、检查片子及修片子。

过去因为电影拷贝少,晚上两个村子同时放映一部影片,还需放映员用“跑片”的形式解决,一个村子先放,另一个村子错开时间稍后放,放映员的助手骑着车来回传递片子。那时电影很吸引人,有些男女青年看一场不过瘾,跟着放映员去另外村子继续观看。

那时电影放映员这个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都羡慕不已,他既能拿工资,又能先睹当时很多新上映的影片。但放电影其实是挺辛苦的,当时几百斤重的电影设备,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载着满满一车子设备。夏天酷暑难耐,冬天寒风刺骨,他们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推着车子跌跌撞撞地去村子里放映,电影放结束后,又独自走过黑夜返回家里,风里来雨里去。在夏天放电影时,放映灯前那乱哄哄的蚊子,看电影的人能用扇子驱赶,可是放电影的人却离不开放映机,只能任凭蚊子叮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电影是屈指可数的可以打发漫长黑夜的集体娱乐活动。而电影放映员,就是那个给村民送去欢乐的人,他们给观众带去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享受。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电影放映机也从最早的8.75毫米、16毫米的胶片机升级到数字放映机。后来电视机也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尤其是电视技术发展后,人们进出影院也不如坐在家中观看电视来得方便。再加上KTV、舞厅、录像厅等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开始普及,电影更是愈发不受人待见,放映员也成为被人遗忘的职业。因此,上世纪传统的电影放映员的行当在我们台州也已渐渐消逝。

纤夫

纤夫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当年,由于陆上交通不发达,那些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等货物全靠船只往来运输,纤夫在那时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屈着身子,背着纤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过去,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经常看到成群的纤夫在怪石鳞峋的江岸拉船的情景。我们台州是个河湖交错的水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也有纤夫这个行当,可规模比起来没这么大,拉纤的人也没这么多。

纤夫拉纤所用的纤绳是比较牢固的绳索,那时没有现在这样坚韧的尼龙绳和纤维绳,他们用老丛竹篾编制纤绳,放在滚开水里煮过后韧性较强也不会伤害纤夫的手。拉纤时,纤夫们赤着脚光着膀,挎上特制的肩带,拉着纤绳,弓着脊背,倾斜着身体在纤道上匍匐前行。大一点的船纤夫会多几个,他们排序不同,分工各异。为了用力一致,减轻负重,纤夫们还会喊着沙哑的船工号子,拉头纤的纤夫领头喊号子,其他纤夫跟着喊:“嗨,嗨哟哟,嗬嗨……” 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

拉纤最艰难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是逆水而上,急滩遇风雨,雨水模糊了双眼,浑身精疲力尽但仍然要坚持,逆水行船稍不注意便是船毁人亡;二是盛夏时节,河滩上气温高,纤夫们汗流浃背,背上晒起了水疱、脚底烫起血疱,纤绳一搭在背上如刀割一般钻心疼痛,有时甚至被拉得皮开肉绽;三是隆冬季节船只搁浅,纤夫下水推船,刺骨的江水冷得牙齿咯咯直响。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枯水季节,这是纤夫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他们上身裹个棉袄赤裸着下身跳下水中拉船,在冰水中一泡就是大半天,脚上的皮肉都被冻得裂口流血。他们到了夜晚盖上被子稍微暖和后两腿就火辣辣地疼痛,痛得无法入睡。平时纤夫也常会被纤绳绊倒跌入水中,或撞上水下的卵石而受伤。

纤夫大多是一些家境贫苦之人,拉纤时穿着衣服,汗水浸湿加上纤索的磨损,衣服没穿上几天就破了。他们拉纤时要频繁下水,如果穿着衣服,一会儿在岸上一会儿在水里,衣服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干,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得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病,因此,他们大多为赤膊拉纤。由于长期的艰苦劳作,很多老纤夫都患有比较严重的风湿病、皮肤病和其他肌肉劳损等疾病。

台州的纤夫拉纤时虽没有长江三峡拉纤时那么“惊心动魄”和危险,但我们这里河上桥梁多和河岸边障碍物多,拉纤时也比较麻烦,比较辛苦。凡遇到桥梁和障碍物时,拉纤人先将纤绳丢到船上,等过了桥和障碍物,船夫把纤绳扔给河岸上的纤夫继续将船往前拉。如果遇到分叉的河流拉纤人无法跨越时,他们就跳到船上,等船过了叉河时再跳上河岸继续拉船前行。

千百年来,纤夫在险滩和峭壁上用双脚踏出一条条生路。由于公路交通的发展,而且上世纪80年代初机械船渐渐地代替了木船,拉船纤夫的身影也随之远去,我们台州的纤夫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9-12-29 10:5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12-29 12: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都是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