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在山前小微园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作业,他们在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土坑里把木板有序固定在钢筋支架上,为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做准备。不远处,塔吊、土方车一刻不停地运送着建筑材料,敲打声、机械设备的轰隆声在工地上回响,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山前小微园区占地面积67亩,主要依托山前村自身的物流、模塑等产业优势规划建设。“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土建方面建设,已经完成了整个工程的30%,预计2020年11月底全面结顶。”山前村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张胜荣介绍,该园区建成后,不仅可以吸引周边企业集聚到此,甚至能带动周边村庄相关产业发展,届时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3700万元。
“村子发展离不开‘三化十二制’。”张胜荣由衷感慨,“区里实施‘三化十二制’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我们山前村是见证者,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在此之前,山前村集体经济较弱,还是个逢雨必涝的“水窟塘”,一下雨家家户户都进水,村民苦不堪言。15年来,山前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深入实践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特色做法。在历任村“两委”班子的持续努力下,规范的村务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账算清了,事理顺了,人心齐了,大家勠力同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实干为民”的村庄发展新路子。
如今的山前,一幢幢花园式住宅掩映树荫中,来此参观考察的人一拨接着一拨。“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相继花落此地。从最早的年收入20多万元到目前的790万元,再到小微园区建成后有望达到的37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增长势头正劲。环境变好,福利年年涨,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昔日“水窟塘”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幸福村”。
今年52岁的山前村村民张文红就收获了自己的一份“小幸福”,他和家人即将住上崭新的独栋洋房,这让他很期待。“原先我们一家五六口人一直住二十平米的老房子,现在我们在村里规划小区造了两幢三层楼,比以前宽敞多了,太好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村党总支和党员干部的带领,他们这么多年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做了不少事,大家都看在眼里,打心底里拥护他们。”
村民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也要跟上。2013年,村文化礼堂建成了,村民的娱乐生活也丰富起来。“晚饭后,大家就到文化礼堂,跳舞、打球、交流生意经……”山前村村民张文森说,原来不少村民因为没地方玩,有时就在家里打打麻将,上小店喝喝酒,南城执勤民警每月来村里三四次。现在有了文化礼堂,村民闲暇时有了好去处,互相之间的矛盾都少了,南城执勤民警“光顾”村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多年来,依据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山前村村内各项重要事件均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通过党员联系户制度、设置民意信箱、重点对象帮扶等途径,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发生。去年,该村还严格按照“三治融合”30条工作标准,在村党组织的支持下建成了我区首个村级智能综治工作中心,并成立了调解委员会、法律服务团等队伍,将加强基层治理服务落实到“最后一纳米”。
驰而不息,历久弥新。今年,我区对“三化十二制”作出全面、系统的修订,并出台了新时代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这是我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举措。山前村也将步履不停紧跟向前。
“我们会将新时代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落到实处,继续做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实践者,久久为功,为我区全面奋进‘永宁江时代’做好基层保障。”张胜荣说。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