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岩宁溪镇大苔村大地自然村,65岁的村民陈维桥没想到,当了一辈子农民,如今却摇身变工人。
去年,大地村开了一个菜花梗加工点,为当地70多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11位是低收入农户。
“动作快的话,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陈维桥一手握着小刀,飞快削着手中的菜花,很快脚边就堆了满满一箩筐的菜花梗。
近年来,黄岩深入推进精准帮扶工作,注重产业发展,提升造血功能。去年,该区低收入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59元,增长10.5%。
黄岩已连续两年在全市扶贫工作考核中获得第一名。黄岩区西部扶贫委获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小作坊 大就业
在大地村菜花梗加工点门口,一眼望去,坐满了“银发族”。
“80岁以上的村民占员工的30%,70岁以上占50%,我们优先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自主脱贫。”黄岩鑫旺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加工点负责人赵阿卫说。
和种田相比,菜花梗加工不需要技术,也不愁销路,收入还翻了好几番,村民们都干劲十足。他们通过削菜花,每天收入可达100-200元。
据了解,该菜花梗加工点预计年产值能够达到3000万元,今后可以在当地形成种植、生产、销售产业链。
近年来,宁溪镇将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到薄弱村,解决了大量低收入人员的就业问题。
目前宁溪正在筹建占地4.8亩的宁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探索“公司+小作坊”运作模式,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家庭小工厂、小作坊统一集合在产业园区内,纳入公司管理体系,让一个个效益低、规模小、分布散,但又极具特色优势的“小产品”变成了有力打向市场的拳头,该园区预计能就地解决就业200余人。
兴产业 拔穷根
两年前,黄岩南渠村飞来一只“金燕子”——燕语(台州)食品有限公司。
在燕窝加工中心,员工们对着灯光,小心地将燕窝中的羽毛、杂质一点点挑出来……
在一次乡贤会上,南渠村的村民们很犯愁:由于村庄位于长潭水库源头,工业项目限制多,乡村振兴往哪走?
乡贤朱妙富建议,从福建引入燕窝产业:“燕窝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水源的要求高,污染少,十分适合南渠村发展。”
在朱妙富的牵线搭桥下,“金燕子”在南渠村“筑巢”。通过租用南渠村集体用房,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18万元。不仅帮助西部乡村解决“消薄”增收任务,还解决了周边乡镇部分低收入农户的就业问题。
今年以来,该公司提供就业岗位110多人,其中为低收入农户和残疾人等提供了9个就业岗位,平均每月可为他们增加3000-6000元的工资收入。
产业扶贫,增强了造血功能。今年,黄岩区扶贫委共安排产业项目30个,占扶贫资金总量的70%,涉及上郑乡干坑村(抱料村)高山绿色东魁杨梅基地观光园区建设,宁溪镇金林村、上桧村油茶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建设等工程。
互联网+送“土货”
屿头的手工馒头、长潭水库的番薯庆糕、头陀的土鸡蛋……只要动动手指,就能送上门。
左拎右送是一家“互联网+实体”模式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公司负责人杨仁贺积极响应扶贫政策,开展电商领域针对低收入农户的扶贫帮扶工作。
利用黄岩西部山区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公司设立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中心,统一运营、统一标识、统一收购,打响当地“土货”品牌。
头陀镇的陈释清便是其中一位“土货”供应商。由于家境贫困和身体原因,他只能靠卖土鸡蛋为生。从一开始每天只有二三十枚土鸡蛋,到现在最多一天能供上两三百枚鸡蛋,陈释清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逐步扩大了养鸡规模。接下来,他还想多养些小公鸡,直接卖土鸡。
“同类产品,我们优先选择低收入农户的产品收购,帮助解决他们产品销售难题,从而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杨仁贺说。
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该公司累计帮助低收入农户销售桃子200斤、葡萄1300斤、土鸡蛋1300斤、蜂蜜100斤、红糖1500斤、阿堂布鞋500双……
为了更好地鼓励低收入农户开展电商创业,公司累计开展相关培训八期,共400多人次,并通过在乡镇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吸收低收入农户就业20多人。
记者从黄岩区西部扶贫委了解到,近日,黄岩以“防返贫、促增收、强保障、可持续”为目的,出台了《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若干意见》,其中电商扶持作为产业扶持的重要内容,鼓励电商企业、农村创业青年收购低收入农户产品,并给予最高不超过40万元的补助等。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