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昌文(前排)与黄岩区南太极拳协会成员表演南太极拳。
本报记者诸葛晨晨
徐昌文是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台州国际文武学校董事长,今年70岁的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挖掘整理台州的南太极拳并进行推广。
渊源
“南太极拳原来叫‘龙虎刚柔拳’。我10来岁拜黄岩武术家潘文森为师,这套拳就是跟着他学来的。”徐昌文说。
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对南太极拳发掘整理,拜访练过南太极拳的老拳师和见证人,收集了大量史料,并整合成文字资料。
2017年,台州国际文武学校建成非遗展示厅,专设了南太极拳的展示板。
龙虎刚柔拳是由方国珍军中练兵拳术演化而来。方国珍后世方公德载在台州各地传承方氏武学,德载公膝下有二子,名为道龙、道虎,他以其子之名命名家传拳术,称为“龙虎刚柔拳”。
民国初年,后代方鹰传承方氏武学,在黄岩五洞桥附近的桥上街祠堂里开馆授艺。
当时,太极拳名响天下,而龙虎刚柔拳气壮、韧劲、功厚,柔中有刚,刚柔相济,遵循太极拳武学理论特点。“方鹰认为其与太极拳颇有相通之处,于是将‘龙虎刚柔拳’改名为‘龙虎刚柔太极拳’,后又更名为‘南太极拳’,以体现南方地域特色。”徐昌文说。
发扬
1979年,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提倡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武术。
徐昌文说,上世纪70年代前,长拳曾为国内主流拳术。之后,长拳、太极拳、南拳等各大拳种,大兴,充实门类。“我也是顺应形势,努力推广南太极拳。”他认识到,由于历史和传承原因,南太极拳在套路招法上存有缺憾,他就结合自身数十年的习武心得,陆续对南太极拳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改编,丰富完善套路招法。
据介绍,改良后的南太极拳共分6路,一共66招式,打完一整套拳需要10来分钟。男女老少常年坚持练习,能提高身体素质,这套拳融入现代散打、格斗等动作,兼具技击防身的作用。
徐昌文又发现,不同的拳师演绎此套拳法,存在细微的差异。为了规范动作,深化武学理论,他又投入整理武术教学教材。2008年,他著作的《南太极拳》一书正式出版,后经多次改版,2018年《南太极拳精解》重印面世。
推广
在数十年的武术生涯中,徐昌文为求武学精进,习练了内外家、软硬功、南拳北腿等众多武艺门类,在国内国际各大武坛赛事上获得诸多荣誉。1990年,徐昌文创办台州国际文武学校,传授授业成为他的重责。
武术进课堂,武术进学堂,南太极拳才会后续有人。他介绍,学校规定,校内教练需掌握学会全套南太极拳,学生们要学会南太极拳前二路,且每天做操期间都要练习,以求精进。台州国际文武学校还与黄岩北城中学合作,开展“南太极拳进校园”活动。
近年来,徐昌文常常受邀前往世界各地开展武术交流,所到之处,他都会示范教学南太极拳。2014年,徐昌文成立了黄岩区南太极拳协会,以台州国际文武学校为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开设培训班。
去年,徐昌文出资在黄岩南正顶兴建了一处户外练功台,“以后每年,黄岩区南太极拳协会都会在此召开大会,协会成员一齐表演南太极拳,以提高南太极拳的地方影响力。”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