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498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黄岩第一所大学: 头陀区农业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0 09: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1958年创办,办了四年


最初的农业大学校址在现童襄故居内


迁到双楠小学的农大校址

六十年前的1958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大跃进”。黄岩第一所大学——“头陀区农业大学”应运而生。

日前,笔者走访了当年的几位老师。耄耋之年的他们,提起往事,激动万分——

第一所农业大学诞生

牟方林,年已八旬,桥头王人,嫁临古横屋。

1958年2月,20岁出头的她刚走出黄岩中学校门不久。按照头陀区(已改镇)领导的指示,她和区扫盲干部汪显德一起为“头陀区农业大学”选址。最后,校址选定林公院童襄故居。

童襄,黄埔军校四期步科毕业,民国少将。童襄在老家林公院建造了一幢住宅。童襄宅院坐落在狮子岩西麓,七间面二层灰雕建筑,坐北朝南,道地围墙。依山傍溪,屋后竹林掩映,屋前小溪围绕,溪上铺有石桥。宅院西北二三十米处有一座小型水库,据说库址原有八坵水田,名八坵坑,谐音板丘坑。僻静的院落和充足的水源,这里的办学条件极佳。这样,改写黄岩教育史的事件就在这里发生了。

黄岩第一所农业大学诞生啦!

设了三个系

头陀区农业大学下设三个系。

农业系,教授农业种植知识。

畜牧系,传授畜禽养殖技术,科学养猪养牛。

生物系,讲解病虫害防治原理。语文、数学为基础学科,各系都要学习。

学生是通过自荐报名,大队、乡镇层层审查推荐,区政府筛选录取。教师则大多是刚从黄岩中学毕业的老三届高中生等。

师生户口迁到学校,到农村领口粮

由于物质的匮乏,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一切都要师生自力更生。全校一个月的教学经费只有18元。买了粉笔、墨水、扫帚等必需品后就所剩无几了。住宿师生自带铺盖,问题不大。可吃饭是个大问题。

那时,国家粮食供应制度实行“三统”,即统购统销统一配给。也叫“三定”,就是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农民自己食用的数量和品种也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城镇家庭每家一个粮本,凭粮本供应粮食。禁止粮食自由买卖。统购统销政策从1953年开始实施,1992年退出历史舞台。

因此,师生的户口都迁到学校,根据区政府的分配额,到各大队领取。麦熟领麦,番薯熟领番薯。粗粮按规定折合成细粮领取。除了口粮已有着落,其他都要自给自足。

读书之余,师生还要养猪放牛

因为是农业大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师生还要养猪养牛,种豆种瓜。正好给师生改善生活。

到岙坑苗圃帮忙,也可以赚点外快补贴学校伙食。

虽然条件艰苦,师生还是很乐观的。有人问学校条件好不好?回答说:“很好,经常吃桂圆焐白木耳”!所谓的“桂圆”是桂圆大小的土豆,“白木耳”包心菜是也。

两次迁址

牟方林老师除负责学校的管理外,还教语文,酷爱文艺的她,能歌善舞。所以学校的业余生活也很活跃,经常组织文艺演出活动。

师生自娱自乐,自己搭戏棚,跟溪头乡剧团借道具(以前每一个乡镇都有剧团),邀请周边爱好乐器的群众配乐,其乐融融。王忠波老师是双楠人,1956年灵石中学初中毕业,1959年黄岩中学高中毕业后,到农大教农业系,他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耙田、犁田、插秧等,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能。王桂荷老师也和王忠波老师一样黄中毕业后来农大教数学。

1958年至1962年,正是国家的艰难时期,农大在童襄故居办了两年后,因口粮指标及耕地等诸多因素,学校搬迁到双楠小学。好在那时搬迁非常简便,除了课桌凳和几把犁、耙外,再没其他校产,师生一起动手说搬就搬。

双楠小学校舍原是乡绅郑仲兆的院子,新中国成立后,双楠小学设在这里。因双楠人多田少,农大没有实践基地,没有猪牛棚,也就没有办法栽种蔬菜和养殖牲畜。

在双楠小学勉强办了一年后,又再次搬迁至林家桥老爷殿(今林家桥老年人活动中心)。林家桥毗邻百亩洋,田地比较宽裕,专门辟出20多亩田供农大师生教学实践用。

四年“农大”输送了一批实用人才

1962年开始纠正“大跃进”和“浮夸风”。办了四年的农业大学也随之停办。教师精简下放,学生们回到村里,有的当了会计,有的当基层干部,成为一批有文化的农民。

头陀区农业大学是黄岩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当时各乡镇还办有许多农业中学,所以全区性的就冠以“大学”。当然,不可否认,农大与真正的大学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读书识字的人不多,尤其是农村。新农村建设急需一大批有知识的人才,农大让佼佼者更上一层楼,为广大农村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实用人才,成为基层的骨干力量。

头陀区农业大学,虽然昙花一现,却也在黄岩历史中留下了印记!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9-1-20 13:22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有古老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1-20 20: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高大上,很可惜没办下去,要是办下去可能是专科学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1-21 09:37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台州农校算不?1952年经台州专员公署决定迁至黄岩东门外。2000年6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升格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九峰分院,成为一所高职院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1-21 09:3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教师则大多是刚从黄岩中学毕业的老三届高中生……
1958年就有老三届?不会吧?一般而言,老三届指的是文革期间1966-1968年三届毕业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1-21 14:28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00后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学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1-21 18:15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1-23 11:12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当时的黄岩第一个,应该就是现在的椒黄路第一个咯?那台州农校那时候是专科不是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