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和合文化 有哪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4 09: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天台和合圣地碑


和合堂(传统荤素结婚拜堂的样板,位于天台和合小镇和合人间文化园内)

民俗是历史文化的沉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生产中,人们创造了适应当时社会所需要的民风与民俗。

天台民俗作为中华风俗的组成部分,既有与全国各地风俗基本相同的一面,例如内容形式上包括生产、生活、社会、信仰、游艺民俗和岁时习俗等,同样具备风俗四大基本特征。同时,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蕴含的和合文化元素值得深入挖掘、弘扬、应用服务于经济文化各项建设。

天台山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天台山文化是中华和合文化三大源头之一。天台历史悠久,良风美俗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相当鲜明的硬气,灵气、和气以及礼仪交往、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在天台各类习俗中,尤其以“和气”最为明显,而和合元素体现,概括为三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天地一体。台州境内多山,土壤瘠薄,旧时常遭旱灾,农民们为祈求节天降雨,创造了一整套求雨仪式,包括“请水”、“迎水”、“送水”三个步骤。民间总称为“取水”。每当日蚀、月蚀时,人们认为是天狗拖走了太阳、月亮,于是各自从家中拿出面盆、铁锅、铁箱等物,赶到晒场等空旷之处,面朝天空,拼命敲击,高呼“还光咳,月亮(太阳)菩萨”。在天台,农历七月初七前一晚,女子们将采来的七色鲜花散放在水盆里,然后在旁边陈列各种果品,对着天空焚香祷拜。

二是放生风俗形成,影响深远。天地如同父母,世间万物皆是亲友。据史料记载,我国有史以来大规模放生活动源于天台山,始丰溪是世界上最早的放生池。早在1400多年前,智者大师入天台山后,因见天台山麓临海之民以渔捕为业,渔网相连四百余里,不忍“彼此相害”,从而发动僧众信徒集资凑物赎买“簄梁”将始丰溪水面作放生池,后又上表陈宣帝,将整条椒江水系敕作放生池。在智者大师的倡导下,放生活动蔚然成风,一直影响至今。相传始丰溪安科村口段是智者大师隐修、放生地的主要地段。2014年11月11日在安科村,天台宗教界在村始丰溪边举办首届天台山放生节,国清寺、高明寺、华顶寺、桐柏宫等宗教界人士以及慈善功德会会员数百人参加了活动仪式,吸引了大量信众、居士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的积极参与,当天共在始丰溪放生鲤鱼、鲫鱼、瓯江彩鲤、泥鳅、黄鳝、螺丝等各种水生动物5000多斤,价值8万多元。过去,天台宴席不吃鱼,用木鱼代替的风俗,来由就是起源于智者大师从国清寺门口,沿始丰溪建了几十个放生池,买鱼放生影响才有此风俗的。因此,放生风俗在天台非常盛行,一些外地的朝圣者来天台时,也带着鱼、龟类到天台来放生,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建议在始丰溪或螺溪流域规划筹建“中华放生文化园”, 积极挖掘,传播,弘扬中华放生文化,让智者大师放生的理念更好的延续下去,培养市民、游客仁爱之心。

三是天台作为山区,森林显得重要,相当长时期内,竹,树是人们主要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即便在今天,森林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关系到子孙后代生活幸福与否。因此,在天台,保护森林,植物造林,禁止滥砍滥伐,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在民间形成共识,保护树木便是积善积德,破坏森林,任意砍伐便会遭人唾弃,为了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森林,保护山水景观,防止大自然惩罚人类,我们保护生态的这些民俗还是需要一直保持下去。

人与社会和谐的故事

自古以来,在天台一带,做善事,蔚然成风。热心公益和信仰宗教善男信女造桥、铺路、筑坝、施药、修路廊等善举。民间故事传说,如“九龙造天台”反映了神帮助人的主题思想,“刘阮遇仙”反映了人神恋而不忘返回家的夫妻和合。 活佛“济公”好打不平,求的是社会公正、开明。

在天台,还有十二月廿四不准讨债的习俗。这习俗是清朝一个姓戴的知县传下来的。戴知县在天台做不了不少好事,这是其中的一件。这天规定不准讨债,是让穷苦家庭可以上市置办一些年货。反映了促进社会和谐的事例,而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长期遵从的习俗,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家族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合是社会和合的基础。家庭和合从组建新的家庭开始,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喜事。台州百姓结婚大喜时,有送洞房的风俗,新郎、新娘等新朋好友进洞房后,大家每人喝一口“和气汤”,表示从今后全家大小和和睦睦过日子。天台民谚就有:“吃亏长长在”,远亲不如近邻,乡里乡亲,天台人非常注重邻里关系。

旧时,天台的民间结社颇盛,除了以经济、文化为纽带,成员之间约定规则互帮互助,增强信心,共同促进,有福同享,有苦同当。对缓解社会茅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天台民风淳朴浑厚,尚义气,本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宗旨。天台,自民国以来,民间成立了一些相互帮助的组织,如“义棺会”、“弟兄会”、“银钱会”、“救火会”等。

一些新的习俗出现,一些曾有宿怨的村村庄,缔结为友好联谊村。自1995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平桥镇上庞村(庞姓)与八角亭(张姓)首创以来,三合镇下坊村(许姓)和黄务村(王姓)、街头镇浙酋村(曹姓)与埠头街村(王姓)相继结为友好联谊村。

身与心和谐的故事

古人云:“头上三尺有神明”。宗教信仰最能反映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心灵归宿,天台民间宗教信仰的是三教互融、三教合一。三教互融、三教合一体现。

天台民间春节期间的祭祖、拜坟岁,迎灶神等活动,与三教相涉。丧葬仪式有更多的信仰内容和僧道参与。正如方山先生在《台州民俗》一文中所说:在天台民间的许多习俗中,神、佛、道相互掺杂,大体上是在生产活动中崇奉各种保护神,日常生活中信佛求福,凶噩中请助于道,带有深厚的功利目的,意在祈求平安,消灾免难,降祥纳吉。大多数岁时习俗中都有求神、礼佛、奉道的内容,并行而不悖。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化,天台人淡泊名与利,不比奢侈享受,比内心和合、宁静。并且“隐修”之风在天台盛行,好多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大师、高僧大德、达官贵人、商界名流一边隐居山水间,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活,而一边又乐于奉献,关心社会时事,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捐助教育事业,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总之,天台和合民俗文化包罗万象,还体现在和合民居(四合院)、和合饮食(饺饼筒)、和合工艺(一根藤)等方方面面,这是天台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和合文化普及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缩影。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