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鉴洋湖,诗意的栖息之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21 14: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一曲鉴湖双桨卧,四明狂客几人知。”位于院桥镇东南约5公里处的鉴洋湖又名鉴湖,是距今约两千年的古海湾演变而成的泻湖,河水自西向东常年流淌,为我市最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据传,鉴洋湖水原是一片浑浊的咸水,一天,天上的王母娘娘对镜梳妆完毕,服侍的仙女整理梳妆工具时,不小心让宝镜从天上跌落下来,正好掉在鉴洋湖里。宝镜入湖,湖水由咸变淡,由浑变清,清澈见底的湖水倒映出湖光山色,恰如一面大镜子,当地群众就把这湖称为鉴洋湖。
从城区驱车往南,不过十来分钟,便到达了鉴洋湖一带。只见鉴洋湖静卧在天地间,湖水缓缓流淌,湖畔花香四溢,一幅安逸宁静的山水画正在描绘着。从过去到现在,鉴洋湖不惊不扰,一直书写着“归园田居”的诗情画意。

在离鉴洋湖不远的鸡笼山脚下,鸡山村村民李道德刚吃完午饭。他今年77岁,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说:“我小的时候,上湖湖心有一座很大的房子,边上还有凉亭。这些是杨家所有,杨家常常会把客人带到这里吃饭。”
李道德所说的“杨家”,便是晚清进士杨晨家。杨晨,黄岩县人,16岁时便有神童之称,后为清朝御史,著有《三国会要》22卷、《三国志札记》1卷、《定兴县志》26卷。
时值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杨晨与尤涛、南舜谱等当时名士发展实业,见鉴洋湖安静舒适、景色宜人,便在这里主持围湖筑堤,种桑养蚕。他在上湖湖心处建造了一幢西式别墅,因有陶渊明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生活理想,想起《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觉得此地正适宜,便将这幢西式别墅取名为寄傲轩。“门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描写的便是寄傲轩。
在寄傲轩四周,杨晨植以名花异木,并于南侧构筑一座玲珑剔透的湖心亭。晚年,他曾归隐于此,著书、垂钓于湖畔。每年农历三月三,杨晨、举人南舜谱为首的文人团体——“九老会”在此吟诗作赋,留有“桥横群谁合,山断夕阳疏”等诗句。
遗憾的是寄傲轩和湖心亭均已被拆除。“我隐约记得,那是一个四角凉亭,大概七八米高,有三间房子大小。”李道德说。
鉴洋湖上还有鉴洋桥,由镇锁、洚洋两桥组成,其中镇锁桥位于下湖,洚洋桥位于上湖。两桥为县西南交通枢纽,与峻峭挺拔的鸡笼山形成湖光山色飞桥景观。
“以前,我们去路桥都要经过镇锁桥。”李道德说,镇锁桥造型独特,不是直线,而是呈弓状的,这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当年众人找到湖两岸距离最短的地方,决定在此造桥。一个大贫用一根棒扛着一只讨饭箩路过,问他们在干什么,得知之后,说无法在这里造桥。众人不信,问他:“那你觉得应该造哪里?”
他把讨饭箩放到水里,说:“箩浮在哪里就造哪里。”讨饭箩随着水流飘去,最后停在了一个地方,大贫说:“就造这里。”众人仔细察看,发现这里虽然两岸距离长,但是浅滩,确实适合造桥。当他们转头时,发现大贫早已不见了,便觉得是仙人前来指点,于是在这里造出了一座弓状的石桥。

穿梭在一条小道上,两侧是一片又一片的荷塘,间有几朵荷花开放,让人想起了“江南可采莲”的诗句。“这里原是鱼塘,这两年试种荷花。”台州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陈灵平说。
1959年,鉴洋湖上湖建鱼种场,有鱼种塘130余亩。1964年,下湖围堤挖塘120余亩,繁殖各种淡水鱼苗。在鸡笼山上眺望,鉴洋湖内鱼塘规模宏大,形成了明显的鱼塘肌理。
今年59岁的卢文义是鱼种场的场长,他1979年开始在这里工作,至今已近四十年。事实上,因为父亲也曾在这里工作,他12岁时就常常来这里玩。“我有记忆以来,这里就是塘,曾经养过四大家鱼。”他说,“小时候看到鱼卵慢慢成形,变成鱼苗后再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繁殖,最后慢慢变成成鱼,觉得特别有意思。”
在卢文义小的时候,鱼种场就像是一个小岛,进出没有路,只能靠船。鱼种场的工作人员们白天干活,晚上巡塘。上世纪80年代,边上还有一个“家属厂”,鱼种场工作人员的家属便在“家属厂”里打草席。而周边百姓,都将席草晒在塘坝上,场景很是壮观。
除了打草席,家属们还养蚕,便在下湖外围塘坝的两侧种了一圈桑树。而上湖塘坝两侧,种有一圈白杨树,每到夏天的中午,知了不停地叫着,唱着鉴洋湖的风情音乐。如今,鱼种场里还有一棵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大樟树,见证了这一带几十年来的变化。
风起时,坐船行于鉴洋湖中,一览鉴湖风光,看远方白鹭飞飞点碧塘,仿佛穿行在一幅山水画中。船尾,无数的鱼儿欢跃,甚至跳到船中来,丝毫不知人间忧愁。
鉴洋湖古有烟湖鹭鸣、渔歌唱晚、飞虹暮影、鸡山晨钟、鉴湖溯古、水巷岛田、碧野稻浪、芦花信步、荷塘月色、水乡别院等十景,书中也有记载:“鉴洋湖,在鸡笼山下,修广二千亩许,纵一里、横五里,为东南巨浸。中有沙洲芦荻,鵁鶄鸂鶒翔舞其际。水多银鱼,长寸存,如小韭叶,色如白银,味最美。击楫中流,恍如剡中风味。”如今看来,时间虽然流逝,往事虽然远去,但鉴洋湖的景致却丝毫没有褪色。
鉴洋湖曾是一片海洋,北岸的鸡笼山曾是海岛。昔日生活在鸡笼山脚下的人们,以出海打渔为生,当他们出海归来时,在海上看到鸡笼山上的杨府庙,便知快到家了,便觉得心安。
杨府庙供奉北宋名将杨业父子,每逢农历五月十八,水陆两路香客络绎不绝,久而久之,形成了农历五月十八杨府庙会。“我小的时候,每逢五月十八庙会前二十天,鸡笼山下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台州很多地方的香客会来进香,周边看西洋镜、唱戏等应有尽有,这里就是个‘小上海’,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很热闹,可以持续一个月多。”李道德说。

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鉴洋湖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湿地景观、特有的农耕文化、独有的人文习俗……2009年,鉴洋湖湿地公园经国家住建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目前台州市区唯一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2年,它又经省林业厅批准,成为“省级湿地公园”。
这些年,鉴洋湖湿地开发不断进行中,在对湿地资源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将高度融合旅游设施和生活配套,巧妙地结合巷陌村庄和山川河流,积极打造独具风情、设施完善的宜居宜养宜游小镇,从环境、文化、氛围、生活服务、小镇配套及产业等方面构筑一套全新的生活服务体系,使之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并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台州样板区、全域旅游桥头堡。
“我们的规划还会融入‘归园田居’理念,以原有的自然生态为核心,尽量保存历史建筑,还原历史原有的面貌,比如恢复寄傲轩和湖心亭。未来的鉴洋湖,会是文化与自然结合,安静又悠闲,充满禅意与诗意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品诗酒茶戏、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的场所。”陈灵平说。
如今,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鉴湖乡乡公所、粮库等依存,成为历史的一个印记。“这些老建筑已被闲置多年,我们会保留它们的格局,赋予新的功能。”陈灵平说。目前,由鉴湖公社大会堂、鉴湖招待所和邮电所三幢主体建筑改造建设成的湿地公园接待中心已基本完成建设,集会议、汇演、餐饮、住宿等为一体,还展现了鉴洋湖当地的历史发展进程、当地农耕与渔耕文化的历史。
“开发好啊,我们都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鉴湖美景,也希望挖掘更多的人文历史并传扬出去。”李道德道出了周边村民们的期盼。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