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前锋 于 2018-7-25 10:43 编辑
从父亲当家到女儿当家,这是两代人在观念上碰撞融合的过程。图为父女两人在花语堂门口。
黄岩沙埠镇横溪村位于佛岭水库边,双眼所及尽是绵绵青山,悠悠碧水。在村文化礼堂边上,有一座名为“花语堂”绿意古朴的别致民宿,花满庭院,池鱼悠然。
沿着民宿一侧的山路小径向山深处行去,山路纵深四五百米,两边是成片的竹柏、红豆杉,林中鸟语欢鸣,空气清新。
这一片如归园田居画卷背后,是徐从金和徐智莲父女两代人关于离开乡村又回到乡村,拥抱乡愁并掘金乡旅的故事。
下山去的水库移民
40多年前,横溪村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在如今的水库底下。
上世纪70年代,佛岭水库建设,横溪村开展水库移民,当时十七八岁的徐从金就是第一批从横溪村外迁的村民。
在贫瘠的年代,因为山林资源丰富,有柴烧,有番薯吃,当时的人们多数不愿意离开这片故土。
但是,小时候在上海住过,见过世面的徐从金不甘于这样的生活。
高中毕业做了两年教书先生后,徐从金拜师学了门修钟表的手艺,当时“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正成为结婚置业的必备物件,修钟表被认为是一门有前途的手艺。
因此,在佛岭水库建设移民时,徐从金毅然带着千元左右移民补贴,外迁到下面的沙埠街,开了钟表修理铺。
“那时,店里送来修的表都是一桶一桶地装满,每月收入有30块。”
“生意很忙,但工夫有限,忙不过来。”在忙碌中,徐从金也意识到这种过分依赖手工操作的营生并非长久之计,转而去电大进修,学习无线电,并进入生产“飞跃”电视机的上海无线电厂实习。
之后,徐从金回到黄岩开了一家集电视机拼装、经销、修理为一体的店面,借着上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浪潮,在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
此后多年,徐从金又一次发现商机,率先进军宾馆服务行业,慢慢成为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倦鸟归林的游子
光阴飞逝,2007年前后,在旅游业开发的背景下,横溪村村两委找到了徐从金。
正值此时,从山里走出的徐从金也萌生了回到横溪的念头。2008年,他把宾馆的事业交给女儿,自己则回到山村,流转了100亩荒废的山地,带上水和干粮,和当地村民一起,亲自上山种下一棵棵红豆杉及松柏,他的皮肤也从白皙晒到黝黑。
植树投资大,回报慢,就在树林慢慢长成时,佛岭水库性质发生改变,被明确为台州市区备用水源,徐从金本打算跟进开发也不合适了。
随后,徐从金在台州鼓励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休闲产业的背景中发现机遇。2014年,他租下横溪村面朝佛岭水库的一幢村建大楼,投资民宿,这就是花语堂的雏形。
这个项目,徐从金和大女儿徐智莲都非常看好,“当时,台州市区中高端休闲民宿还属空白,是个发展机会。”喜欢旅游也喜欢乡野生活的徐智莲很支持父亲投资民宿。
两代返乡人的冲突和融合
如今,花语堂已是徐智莲当家。
从父亲当家到女儿当家,这是两代人在观念上碰撞融合的过程。
在最初规划时,在宾馆业浸淫十多年的徐从金满满的自信,按照自己之前经营宾馆的方法,对民宿布局装修。
可当民宿装修好,即将投入运营时,父女两人在装修风格上产生很大分歧。
当时大厅装修偏中式,隔成一个个小包间,窗户是中式圆形花格窗。但是,这种装修风格在徐智莲看来是过时的,并不符合民宿长远发展的需求,她提出要重新装修。
这个提议遭到了全家人反对。
“那时我们装修花了200多万元,还没开业,就要重新弄。”徐从金坦言自己接受不了。
之后,父女两人都做了让步,先试营业一下,看看市场的反应。
2016年国庆,花语堂开始试营业。试营业期间,逐渐让徐从金意识到,经营民宿没有那么简单,自己观念和理念确实跟不上时代。
2017年上半年,花语堂暂停营业,重新装修,大厅的隔间、外墙敲掉,改成通透的落地窗,大厅中摆着十多米长的西式长桌和墙边的壁炉区,可以满足顾客喝茶、闲聊的安逸需求。庭院里的水泥地面也被敲掉了,铺上旧石板,边缘缝隙中自然生长的杂草有一种别样的意趣。
重新开业之后,徐从金逐渐退居幕后负责餐饮、卫生等管理,女儿走到了台前,主导民宿的营销及活动策划,在这样的搭配下,花语堂的口碑和生意双双上涨,每逢周末的房间都是爆满,需要提前两周预订。
民宿淡旺季的平衡
当前,淡旺季客源如何平衡是很多民宿绕不开的问题。对此,徐智莲在非节假日承接各种团体活动,根据顾客需求提供个性服务,如公司团建、同学聚会、毕业庆典、户外婚礼等,以此消除淡旺季的不平衡。
在刚刚过去6月毕业季,花语堂平均每周承接2到3场毕业派对和同学会,期间无缝对接俄罗斯世界杯足球的狂欢“夜经济”。
徐智莲说,为提高入住率,花语堂还与乡镇企业合作,提供协议价,为企业客商提供接待服务。
对于民宿经营,徐智莲认为如春华秋实,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和积累的过程,只有先做好品质,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