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是新型的消费方式。只要动动手指,借助手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美食上门的便利,这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而外卖信息上往往详细地写有客户的姓名、电话和详细地址,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消息却暴露了你的隐私。
不久前,有媒体通过暗访发现,有卖家专门出售外卖订单客户的信息,包括电话、姓名、订餐地址在内,每条信息的售价不到一毛钱。还有网络运营公司借助软件搜集用户的订餐信息,打包后倒卖给电话销售公司,甚至还有一些外卖骑手也做起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
我们的手机经常会收到各种推销、广告甚至骚扰的电话短信,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非法途径被泄露。除了银行、企业数据库非法入侵,倒卖快递单等途径之外,外卖平台同样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据媒体报道,网上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外卖信息倒卖产业。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许多新的销售方式新的服务行业正不断产生。包括快递业、外卖业等,通过网络、手机等让顾客受惠,然而随之带来的就是隐私的暴露等法律问题。外卖看起来很便利,但外卖信息连接了商家、平台、骑手、消费者四方,在安全信息保障方面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在外卖快速发展的当下,首先外卖平台有义务尽最大努力保护用户隐私。倘若自己平台下的用户隐私轻易被倒卖,那外卖平台不但责无旁贷,更应当积极应对、整改,配合司法机关对此类涉嫌犯罪行为予以打击。
而对于订单信息,外卖平台可以借鉴快递业的经验,如对用户姓名、号码、地址等进行编码处理,让商家、骑手和用户联系时,以快速生成的“虚拟隐私号码”为主,避免纸质信息被他人轻易获取。除此之外,外卖平台应该通过双边合同等方式,对商家、骑手的隐私保密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并对泄露信息行为采取行业禁入“黑名单”和移交司法机关等方式加以规制。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已经成为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只有社会各方力量都各司其职,且相互配合,才能把漏洞降到最低,消除用户交出个人信息时的焦虑感。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