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9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不忘移民事 永续山水情 ——访北洋镇横料村文化礼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9 09: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车子沿着S325延伸线黄岩北洋至宁溪段公路往宁溪方向行驶,过了金铜盘隧道没多久往右转,记者就看到一幢淡蓝色的大楼立在青山绿树之间。这幢淡蓝色的大楼,便是北洋镇横料村文化礼堂。
“以前村里只有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可供村民活动。”横料村文化礼堂管理员黄招芹告诉记者,村民们都希望村里可以建一个文化礼堂。现在大家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功能,在这里休闲娱乐,村里的风气得到改善,文化气息甚是浓郁。
讲述村庄故事
横料村位于北洋镇西北部,鸡头山山脚下,环境优美。它的前身是乌岩区杨岙乡杨岙村,因村中居住着众多杨氏族人而得名。杨氏始祖杨大本,字能立,宋太平兴国授常侍散骑郎。他于宋天禧年间至黄岩委羽山,见邑西五峰山有秀气,遂居于此,繁衍生息。后因长潭水库移民和附近有村名同音两个因素,杨岙改名横料。
传说很久以前,黑风岭上有位女山寨大王,她在鸡头山的山岗上筑了一个寮望台,作为保护山寨安全的南大门。“当年村民想用此典故取名,又想到村中横山林木多,木料多,取其谐音,为横料。”横料村村干部黄米根告诉记者,对于村里的年轻人来说,大多数人不知道村名的典故,建文化礼堂把这些都整理出来,写在文化长廊上,让子孙后辈都能熟知。
小小横料村,却流传着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鸡头山的传说、冷水洞的传说、灯盏碗的传说……要说鸡头山的传说,还要从蜈蚣山说起。乌岩街西面有一座蜈蚣山,原名卧龙山。相传卧龙是金龙的儿子,父亲让它守护乌岩街,它刚到这里时,上无云下无水,就化成一条蜈蚣入眠了。卧龙的对面是金鸡山,两只鸡眼直盯着蜈蚣头,见蜈蚣酣睡,就立刻伸出尖嘴去啄。这一啄惊醒了卧龙,两头一弹,使鸡头缩了回去。可是,卧龙却因此受了伤,怎么也变不回来,从此成了蜈蚣。
如今,这些传说故事不仅在老一辈村民中口口相传,更是在文化礼堂里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一直流传下去。

弘扬移民精神
横料村曾属乌岩,如今又位于长潭水库库区。“水库移民,是一段让人无法忘却的往事,更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精神。”北洋镇党委委员吴永平告诉记者,该文化礼堂以移民精神为主题,特设移民文化展陈馆,让村民们不忘移民故事,发扬艰苦创业、万众一心、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从1959年至2009年,长潭水库共有6批移民,其中第一批至第六批一期是工程性移民,用时30年,第六批二期是生活性移民,用时20年。搬迁时,每家每户捆绑好家具杂物,用毛笔写上地址、户名。村里凡有劳动力的男子皆与民工一起,挨家挨户去帮忙搬运,先搬到林湖,再用竹筏运到潮济,后用木船运到安置地。“移民户顾全大局、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都通过老照片、文字等形式展现在展陈馆里,教育激励着村民们。”吴永平说。
风车、圆斗、风箱……几十件大大小小的老物件展示在移民文化展陈馆里,这些都是黄招芹从村里收集来的。听说文化礼堂需要一些老物件,很多村民纷纷拿出自家的“宝贝”。黄招芹也不例外,她拿了自家十几样老物件摆放在这里,有些是她爷爷留下来的。“这些老物件基本上都有三四十年的历史,现在很少见了,放在文化礼堂里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也让年轻人了解这些老物件,熟悉上一辈人的生活。”黄招芹说。
有年代感的,不只是老物件,还有移民文化展陈馆所在的房子。这是原先的村委会办公楼,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老式的木楼梯、木地板,也讲述着上世纪的故事。



丰富村民生活
“我们文化礼堂娱乐项目很多,有跳舞、打篮球、打乒乓球、下棋等等。”黄招芹翻着白色封面的《文化礼堂活动记录本》告诉记者,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文化礼堂都不缺人。“白天老人家居多,晚上和周末年轻人较多。”
最热闹的,当属每月农历十六了,这是该文化礼堂的活动日。1月2日,正值农历十一月十六,文化礼堂邀请了一位退休老校长在横料讲堂为村民们讲述村庄的历史故事。“第一次举办活动,吸引了二三十个人。老校长讲的故事以前我们只知道一点点,并不完整,经他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横料村村干部王米富告诉记者,健康养生、国家形势、家庭和睦……每到农历十六,不同的故事在横料讲堂里被讲述着。
这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来听课,还吸引了一些人主动为村民们讲课。杨年建便是其中一个,他不是横料人,听说横料村文化礼堂有这样的活动,便主动联系,自愿讲课,为村民们讲述杨家将的故事,赢得村民们的好评。“现在我们买了投影仪,正在安装中,以后还会组织大家看视频,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黄招芹说。
横料村文化礼堂的悦读书吧有藏书五千多册,种类丰富,养生类、科普类、古今经典等应有尽有。村民们可以在文化礼堂里随心所欲地看书,不受打扰,还可以将书籍外借,带回家慢慢阅读。这里的书画室提供了笔墨纸砚,让村民们随时可以在这里练习毛笔字,陶冶情操。
“保护森林资源、造福子孙后代。”在文化礼堂的墙上,记者看到这句话被贴在墙上,号召村民们保护森林。此外,“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关于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制度和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公告》……这些内容都展示在文化礼堂不同的位置,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8-5-17 13:16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