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0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青团:把春光揉进肚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4 10: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我们找来台州3位食客,说一说自家独有的清明味道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
    清明时节,最馋人的就是这青团了。双手托着圆滚滚的一个,轻轻咬一口,将绵软的馅儿和糯糯的青皮卷入舌头,混着青草香的清甜会慢慢沉入心坎。清明节里食青团,这是台州人与大自然一年一次的约定,若是咬不到这一口软糯的芬芳,心里总像会被一小块硬石头搁着。
    早些年,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做青团。不过,这可不像古人书里写的:“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那样简单。
    “清明草”可以是鼠曲草、艾叶草或着麦青。在水里焯一下,碾磨成泥。面团是糯米粉的(可以掺入一些粳米粉);清明草、面团混合调好,色彩透着春的气息。
    做什么馅儿也要看各家的喜好。小赤豆做成的细豆沙馅是最常见的甜馅儿派,再者就是咸菜笋丁肉末馅儿的咸馅儿派。调好味的馅料穿上“绿衣”,齐整地排在竹匾里,等到入蒸笼的时候,要垫上“青叶娘”防止粘锅,个别家里还要刷上一层油,待出屉的时候,那叫一个油光水滑。稍微放凉一会儿,趁热吃一个,那味道叫一个美!
    青团的形状也各有不同,团状的、饼状的……如果有人问,“正宗的青团是怎么做的?”估计能收到1000个答案,而这些答案都藏在自家的厨房里。
    对此,记者找来了3位食客,说一说自家独有的青团味道。
    乐乐
    路桥人
    说起青团,乐乐就忍不住秀起老爸的独门手艺。乐乐的老爸会做三种风格的青团,每到清明时节,就会大展身手。
    一种是甜派的经典版豆馅儿,先将赤小豆煮烂,冷却压成糊状,馅里拌进糖和陈皮,搅拌均匀,豆香混着甜香,还未包进皮里,乐乐就先吃上了。
    另一种,是有台州特色的咸馅。当季的山笋鲜嫩可口、手工剁成的肉末富有嚼劲、豆腐干带着豆腐的香味儿,最后加入虾皮,更加清鲜。
    而最后一种,乐乐不知道是不是老爸偷懒的做法。没有馅料,形如窝窝头,在青团面粉团里揉进白糖,再用蒸笼蒸熟,吃起来倒有别样的清甜。
    小刘
    玉环人
    玉环分为港南、港北,青团也跟着分成了两个特色。小刘是港南片儿的姑娘,印象里,家里最爱做的是咸派儿的青团,馅料和番粉圆雷同,只是皮儿带着这个季节的特色。
    港北的青团以甜馅为主,小刘至今还记得沙门亲戚家的青团,加了薄荷的青团,咬一口,舌尖就有一丝丝的凉意,第二口,就能咬到馅儿,甜而不腻。
    小陈
    三门人
    关于青团,小陈印象最深的,便是跟随大人去田间地头寻“青”。
    五六寸高、顶着一朵绒毛般黄花,叶片覆着细细的白色绒毛的清明草(学名鼠曲草、绵菜),就是台州人口中的“青”。这种植物虽常见,但因植株矮小细弱,长得又分散,在春日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极不起眼。
    靠着大人对“青”的描述,小时候的小陈在田间四处寻找它的身影,时常拿回一些奇奇怪怪的绿植。虽然捣乱的成分更多,但在田野间肆意奔跑的画面,那无忧无虑,家人陪伴的时光,是一种独特的回忆。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