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初六,姐姐要出嫁,春节里,全家开启了忙碌模式。当然,重头戏要属初六当天的喜宴。
我记得小时候,农村操办喜宴,大到桌椅,小到碗筷,几乎全是向亲友们借来的。随手一瞄碗底,准能发现某个邻居家独有的记号。物力齐了,人力也不能少,大多是喊了亲戚朋友来帮厨,掌勺和端菜都是业余级。印象中,我爸被喊去帮厨的次数,不下十次。往往,招呼客人们吃得开心了,自己却要累趴了。诸如此类的友情客串,也是人情往来的形式之一。
如今,温岭农村喜宴流行起了外包,父母请了一个喜宴团队,除了买菜还需要自己人出马,洗菜、烹饪、端盘、洗碗,几乎是一条龙全包揽。对于父母来说,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亲友们也乐得清闲。
正月里,亲戚们走动拜年时,张罗家宴也是必不可少。有些人家家宴一办就是三五桌,也请了喜宴团队来代劳。
不过,喜宴外包,也曾为村民所诟病。比如,有些人家在马路上乱搭棚,村道成了“断头路”,交通堵得不像话;散宴后,垃圾遍地无人管,可苦了环卫工人;餐桌上的卫生问题无人把关,也令人忧心。
正月初三,厨师来敲定菜单。“今后代办喜宴也要亮证上岗了,厨师要有厨师证,其余人员也要具备健康证。”为此,他特意去考了厨师证。
正月初四,桌椅餐具搬进了家门。正月初五,家门口搭起了帐篷。当晚,村里的网格员来了电话,询问赴宴人数和厨师姓名等信息,并一一作了登记。
正月初六,厨师和伙计到位。十八桌喜宴,张罗得有条不紊,对于菜色口味,宾客们也都是赞不绝口。
散席后,宾客们陆续归家,一场喜宴就算完美落幕了。主人家要做的事,大约就只剩简单打扫、清点物件、结算开支了。用我妈的话说,那简直就是“解放了劳动力”。
我了解到,当前,箬横镇正在试点家宴中心建设,通过农村家宴中心建设,来解决农村办喜宴时存在的占道搭棚、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油烟、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
我期待,村里的家宴中心早日落成,往后老百姓办喜宴,既能吃得美味,又能吃得放心,还不影响环境。
记者 王佳飞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