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8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救助管理站,给流浪乞讨人员家的温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2 11: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昨日,本报视点版面报道了台州市救助管理站借力刑事科技为滞留人员寻亲的故事。事实上,我市民政救助机构除了帮助滞留人员回家,还实施了多个方面的救助行动,以体现民政救助机构“扶危济困、传递温暖、维护尊严、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

    救助管理站,是一个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的地方。
    来看一组由台州市救助管理站提供的数据——
    2017年,全市共救助3975人次,其中,男性2648人次,女性1327人次;未成年人121人次,老年人559人次,精神病人542人次,危重病人18人次,残疾86人次,智障人员133人次;提供医疗救助的有491人次;查清并核实户籍的受助住院病人274人次;护送返乡的共有121人次,其中跨省护送69人次;上街救助884次,共劝导810人次。
    其中,市本级站共救助941人次,其中,男性651人次,女性290人次;未成年人19人次,老年人69人次,精神病人94人次,危重病人11人次,残疾2人次,智障人员26人次;提供医疗救助的有83人次;查清并核实户籍的受助住院病人29人次;护送返乡的共有34人次,其中跨省护送16人次;上街救助617次,共劝导639人次。
    从春和景明到岁暮天寒,在这座城市里,救助管理站之于流浪的人,是一个温暖的存在,无论是贫寒落魄还是暂时认不清回家的路,它都在身后,在需要时给予爱与庇护。
    找到回家的路
    帮助长期滞留人员找到回家的路、送其与亲人团聚,是2017年台州市救助管理站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2017年12月4日,台州市民政局与台州市公安局联合召开了流浪乞讨滞留人员寻亲甄别工作协调推进会。会上,台州市救助管理站与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就推进刑事科技寻亲工作进行了对接协商,对滞留人员身份信息进行一对一核对。
    “这是寻亲方式上的一种新突破,有效提高了对滞留人员的身份核查,以此进一步拓展了长期滞留人员的寻亲成功率,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台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李朝阳说。
    这场公安民政寻亲工作协调会议召开之后,到2018年1月30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刑事科学技术,共找到了45位长期滞留人员的亲属和户籍信息,其中市本级找到12人。
    2017年12月11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在椒江下陈善爱老年公寓托养点,李朝阳亲手将蒋桃(化名)的手交给其母亲和兄长。在此之前,这家人已经分别了两年多时间。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这个托养点与蒋家的临时租住点距离不过四五百米。
    蒋桃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导致心理自闭,2015年6月23日与家人失散,流落街头,后由公安机关护送至台州市救助管理站。
    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被安置在下陈善爱老年公寓托养点。李朝阳发现,每次去探望,这个阴郁的少年总是一个人待着,皱着眉,神情忧郁,像有满腹心事却总是沉默寡言。“我们用了好多办法尝试与他沟通,但基本上都得不到回应,一直想帮他找家,但实在是没有线索。”
    直到协调会之后,民政联合公安部门利用刑事科学技术推进寻亲工作的展开,仅仅过了一周,蒋桃的家人就找到了。
    那天,寻子心切的蒋母一接到通知,便匆匆从家赶来接领蒋桃。母子二人抱头大哭,场面令人动容。李朝阳站在一旁,也深受感动,“这个家庭经历了太多次的擦肩而过,两年多的盼望,现在结局终于圆满了。”
    这样的圆满,除了发生在拥有台州本地户籍的救助者家庭之外,还发生在来自安徽、湖南、四川、湖北、贵州、江西等省份的20位台州市外户籍的救助者家庭。
    53岁的湖南老人苏博(化名)就是其中一个。2017年12月19日晚上,祖籍湖南怀化、患有轻微智力障碍的苏博,时隔两年后终于又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女婿。
    老人是在2015年跟女儿定居杭州之后走失的。两年间,家人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均未果。直到通过DNA比对和图像识别技术,苏博的亲属信息终于得到了确认。
    准备离开时,苏博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合了影。照片中,老人眼眶泛红、嘴角含笑,这不就是幸福的样子吗?
    救助工作从未停歇
    在台州市民政局局长陈哲敏看来,民政救助机构的核心价值在于“扶危济困、传递温暖、维护尊严、服务社会”,而在救助管理站,这些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在这个寒气逼人的冬季,为了做好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台州各救助管理站均开展了“暖冬温情救助”活动,工作人员通过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多渠道提升救助服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温暖过冬。
    在黄岩,救助站工作人员每晚到街头进行巡查,尤其是城区西客站、小东门路、总工会附近等流浪乞讨人员容易聚集的地点,一经发现便对其开展及时救助——对愿意入站救助的人员护送到站救助;将棉被、棉鞋等御寒物品送给不愿意入站救助的人员。到今年年初,黄岩救助站共救助30余人次,发放棉被、大衣50余样。
    救助站里则更加暖和。据了解,黄岩区救助站准备了100多床棉被、30多件棉大衣、180多件毛衣、50多双保暖鞋,能够满足100多人的救助需求。
    去年以来,玉环市救助站共救助132人次,滞留在站28人(在院医疗10人,站外托养18人),护送返乡8人,自主返乡96人;共支出救助金220万元。
    而早在入冬前夕,玉环市民政局便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建立了协调联动工作机制,配备“寒冬送温暖”巡查专用车,同时为巡查专用车配备了棉大衣、棉鞋和备用干粮,确保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乞讨病人和智障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和救治。为了宣传扩大救助管理政策知晓率,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玉环市还在城市中心商务区、出租车车灯广告箱等位置,设置了滚动字幕,不间断播放救助政策和救助管理站地址,呼吁市民发现流浪人员及时跟救助管理站联系。
    在三门,截至去年11月底,救助站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113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 81人给予救助,救助资金41万元。受助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救助率达100%。
    入冬以来,三门救助站除了分片分小组加大对老城区重点地段、公园、桥底、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聚集点的巡查、救助力度,还通过网站、电视台、广播等媒体连续滚动播放“进入冬季,莫忘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暖心语录,充分调动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菜农、公交司机等热心群众及三门义工、志愿者、社会组织、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积极性,鼓励其提供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线索,引导和应急服务工作,传递救助正能量,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温岭救助站则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对市区和主要乡镇各个街头、汽车站、地下通道、桥洞等流浪人员有可能夜宿的地方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助。
    除此之外,李朝阳介绍,全市各县(市、区)救助管理站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正在加快,黄岩区、玉环市和仙居县的新站建设已基本完工,并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关注和照顾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长期滞留人员,多年来一直是民政救助管理机构的重要工作,救助管理机构也从未放弃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李朝阳说。
    屋外,天凝地闭,而这里,温暖如春。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