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迹——黄岩流失地名录》出版
那些存在过,又因种种历史原因不复存在的地名灿若星河,甚至有些地名只有祖辈记得,如何让众多消逝的地名“复活”?约30万字的工具书《印迹——黄岩流失地名录》最新面世。
据了解,本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黄岩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编撰者为丁玎、张永生、夏吟。全书有370内页, 28.5万字,以“存史、资治、教化”为宗旨,是一本承前启后、意义深远的工具书,也是一部求实存真的地名历史档案。
本书地名遍及黄岩城乡大地。按体例分为街巷、老字号、乡镇与村落、古塔、书院、古宅、公园、寺院、河道与古桥、渡口、名人墓等。书中的黄岩地名命名有多种类型,有的以姓氏为名,如杜有村、王家岙、沙埠叶等;有的同宗分派形成几个村落,如上郑、下郑,王东、王西等;有的以人物及活动为名,如讴韶、茅畲等;有的以传说为名,如上辇、石牛渡、太尉殿等;有的以自然地理实体与地貌特征为名,如五尖山、马鞍山、鉴洋湖等;有的以数序为名,如二里半、五里牌、十里铺等;也有以两村合并后,各取一字组合而成……
记者在前言中看到编者如是说:“好多历史地名的含义与出典很难说清,有的竟产生多种说法。此外,还有自然地理实体的流失地名,如不及时给予整理与记录,它会成为该历史文化的断链,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后人做这工作难度就更大了。”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