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生命之源,护河行动至关重要。这不,天台龙溪乡的老干部们带领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组建了护河“保姆队”,积极参与到护河工作中来,用实际行动呵护着一泓清水,为营造天蓝水清的清新环境献计出力。
叶良浪(左)和刘凌涛正在巡查河道
带着徒弟去清理
青山绿水,流水涓涓,是每个人心中对大自然的美好眷恋。今年2月,天台县龙溪乡人民政府为了留住这份美好,组织了一支护河“保姆队”,成员为天台龙溪乡的13名责任心比较强的离退休干部。作为导师,这些离退休干部们每人要结对带领一名党员发展对象或入党积极分子,一起进行河流的清理、保护、监督等工作,让龙溪乡的山水一直“靓”下去。
67岁的老干部叶良浪带的“徒弟”是龙溪乡黄水村预备党员刘凌涛。“捡垃圾是乡里自发组织的活动,我们两三天去捡一次河边的垃圾。”叶良浪介绍,“如果垃圾不多的话,我们就自己捡了;垃圾太多的话,我就打电话给河道保洁员,通知他们早点来清理。”
刘凌涛4月开始跟着叶良浪一起做清理工作,一直捡到现在。两人不仅一起清理河水,也在一起交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成为了忘年交。
在刘凌涛眼里,老干部们很负责任,做事情非常认真,事无巨细。“他能自己做的,就全部自己做了,弯腰去捡垃圾,拿着套子去套水面上的漂浮物。一天要清理一个多小时,这对腿脚不那么利索的老干部来说,很考验体能了。”刘凌涛说,现在龙溪乡的12条主要河道越来越干净,老干部的清理和监督行为起到了好作用。
坚持每周交流、每月评选
师徒制不仅是由老干部传授护河的具体操作流程、方法,也能带领青年人养成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交流,天台龙溪乡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全体老干部及弟子交流会,通过回顾本周工作,互相学习护河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创新思路,共同探讨解决碰到的棘手问题。
同时,交流学习师徒间的相处模式、教学模式,使徒弟在师傅的带领下能慢慢做到自主思考、独立解决、早日出师,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创新、共同研讨,产生1+1>2的效果。
“交流会主要是以提醒和汇报为主,而我们是来学习他们的坚持。”刘凌涛说。
据了解,天台龙溪乡每个月还要进行一次评选,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和老干部都要参加,通过现场调查每个队伍所负责河段的河流水质情况、改善情况,群众反映满意度以及师徒间互评教学情况,评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模范师徒”。
目前,13个导师组已对全乡的35条小微水体进行全面清理,清理河段5000余米。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