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1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朱亭红阁的守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2 09: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在全省“非遗”大展的420件作品中,三门叶信国的亭阁“中国红”荣获一等奖




    鼓亭、抬阁是浙东一带庆祝元宵节出迎用的。鼓亭,是一个放置锣鼓的亭阁;而抬阁,也是以四人抬着的阁子而得名。出迎队伍往往以宗族为单位,所以鼓亭、抬阁的富丽如何,也象征着这个宗族的兴旺和美誉。各宗族都会倾注财力,购置上好的樟木、楠木等,聘请好工匠,精雕细琢,制作鼓亭、抬阁,故鼓亭有“千工亭”之称。
    在三门县,每年元宵节,许多宗族会从族里选出品学兼优的孩子,坐在抬阁上巡游,既给孩子以褒奖,也给族人以激励。
    在省“非遗”大展中荣获一等奖
    制作。其实,叶信国想做鼓亭、抬阁,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情结。
    孩童时,叶信国就对鼓亭、抬阁情有独钟。他老家胡村在三门县的高枧,每年到元宵节,许多村都有抬鼓亭、抬阁出迎的习俗,以祈祷新年里风调雨顺,宗族兴旺。2007年,三门县“高枧鼓亭抬阁”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基础文化遗产名录。在他的记忆中,当地吴岙、高枧、葛岙、沙柳、亭旁等许多地方都有鼓亭和抬阁。每次出迎,他会凑到鼓亭、抬阁跟前,仔细地端详着上面雕刻的图案,一块木板刻着远山近水,雕着回廊草木,那里有人物、有故事,叶信国似乎怎么也看不够。
    可是“文革”时,元宵迎会息了,也看不到抬阁、鼓亭了。他心里也觉得空落落,更为可惜的是,许多村将抬阁、鼓亭砸了,烧了。上世纪80年代,陆续恢复了抬阁、鼓亭的出迎。一次,叶信国来到一个村庄,看到一座残缺的抬阁、一座没有覆盖的鼓亭。一打听,说时间久了,残了,找人修复难。
    他的鼓亭抬阁走进省“非遗”大展
    叶信国开始打听会制作鼓亭、抬阁的工匠。他打听到陈岙村有一位叫“吴善宁”的师傅,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在当地有些名声。之前吴岙村曾请他去制作抬阁、鼓亭。当时吴师傅带着两个徒弟,做了大半年才完成。于是,叶信国来到陈岙村。因为不常有制作抬阁、鼓亭的活,吴师傅那时在帮人家做家具。听说叶信国请他到公司,专门做抬阁、鼓亭,更重要的,请他的人又是当地名声不错的“老板”,于是一口答应了。吴师傅被聘为公司的技术总监。吴师傅没有图纸,设计图全在脑子里,于是,叶信国请他将记忆中鼓亭、抬阁画成草图。除了吴师傅,他还请了当地十多位民间工匠。
    叶信国又马不停蹄地到县内的各村,寻找以前的抬阁、鼓亭,他还到宁海、温州考察抬阁、鼓亭,与三门当地的相比较,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对吴师傅的草图进行改进。他从外地进了一批樟木、紫光檀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三门贝特工艺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既然是公司,就要想着盈利。可是叶信国却一门心思想着恢复老技艺。每个构件在木材选择、每个花版的雕刻、每个榫卯的制作都严格按老技艺,从不含糊,如锯开一断木材,中间有疤痕的,就会弃之不用;交接处全是榫卯,不用白胶。从雕刻到打磨,也是工匠一点一点用心做出来的。过去的抬阁、鼓亭的金色是洒金粉,光泽度不够,他就大胆创新,将过去的洒金改为贴金,成本升上去了,可呈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为了保证工匠的用心,他坚持不按件计酬。
    夏去秋来,叶信国和十多位工匠,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制作,第一组抬阁、鼓亭制作完工了。时值“中国梦想·美丽浙江”浙江省非遗传统手工艺主题创作精品大展在桐乡举办,他立马送了过去。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原先他们报上去的展品“鼓亭、抬阁”,组委会谁也没看过真品,等到鼓亭、抬阁伫立在眼前,顿感震撼。组委会决定调整展位,最后,鼓亭、抬阁被移至一个舞台上。聚光灯一照,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叶信国自己都觉得眼前一亮。接下去又发生一个插曲,原先展名标签是“鼓亭、抬阁”,组委会决定临时改名。可是改什么名呢?一位同志灵机一动,说:“就叫‘中国红’吧”,大家都说好。就在这次精品大展上,叶信国的“中国红”荣获一等奖。2015年,“中国红”又在第10届中国(义乌)文交会工艺美术获“银奖”、20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获“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银奖。
    荣获大奖之后,他对自己制作的鼓亭、抬阁信心更大,除了制作鼓亭、抬阁,同时,还制作以前新娘出嫁的花轿,与制作鼓亭、抬阁一样,除了遵照传统,在轿身的雕刻上下足了功夫,雕板全是浮雕、镂雕,内容有的是八仙,有的是古代四大美女,这一顶花轿承载着满满的吉祥。
    四年下来,叶信国和他的工匠们一连制作了17组鼓亭、抬阁,10多顶花轿……
    2014年秋,“中国梦想·美丽浙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主题创作精品大展在桐乡市非遗馆举办,此时,一座高达3.69米的抬阁、一座高达2.96米的鼓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雕刻精细,朱红鲜活、流光溢彩。
    最后,这组以“中国红”命名的鼓亭、抬阁,在全省42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而作品的主人就是三门县贝特工艺品公司的叶信国。
    与鼓亭抬阁不为人知的情结
    初识叶信国,会被他浑身的憨厚所感染,高个宽肩,方脸秀眼,衣着不讲究,甚至穿露脚趾头的凉鞋,口音带着浓重的乡音,看不出是一个在江湖上闯荡多年的人。
    16岁那年,高中没毕业的他辍了学。当时家里办了砖瓦厂,正需要人手。19岁时,他去奉化办厂。 21岁,他又到了新昌办了皮鞋厂,五年后,又回到三门办起了橡胶厂,后又外出做生意,命运似乎很眷顾这位有些憨直的年轻人,生意是一路顺风,几乎没有遇到特别窘迫的时候,他自己也颇为自豪地说:“没亏过。”
    2002年,他从外地回到三门县珠岙镇胡村。他就在镇上的开元路办起了贝特线绳有限公司,产品出口美国,年产值八百多万元,可谓是蒸蒸日上。2012年,他突然作出一个令他许多朋友都感到惊讶的决定,他要制作抬阁、鼓亭。
    虽然他从小也接触过木工,可是做抬阁、鼓亭不是一般的做家具,其技艺涉及到绘画、雕刻、榫卯、油漆、贴金等,其中雕刻有镂空雕、深浅浮雕、圆雕、阴雕等,就是榫卯也是多种角度的穿榫、插榫等。可是,叶信国就凭着一股子自信,开始了鼓亭、抬阁的制作历程。他将公司的线绳业务交给老婆去打理,而他自己却一门心思扎进鼓亭、抬阁的。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7-22 15:2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