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6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说仲尚书之裔,推競爽於侯家” (上) ——明朝戏曲家黄惟楫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19 09: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曲品》。

《龙绡记》。
《柳毅传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但你知道黄岩人也写过这个故事的剧本吗?剧本的名字叫《龙绡记》,作者叫黄惟楫。
明朝礼部尚书黄绾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其孙(承忠之子)黄惟楫是黄岩唯一名垂史册的戏曲作家,他的出现填补了黄岩史上没有剧作家记载的空白。
要说剧作家,首先要从“南戏”说起。一般认为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南戏的发源地是永嘉,黄岩紧邻永嘉,也是南戏的发源地之一。南戏,亦称“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号曰‘永嘉杂剧’。”明成化、弘治以后,南戏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传奇”。黄惟楫就是传奇作家。
黄岩作为南戏发源地之一,虽未发现南宋时的有关戏曲史料,但有事实佐证。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也是传世中国戏曲剧本祖始之作《张协状元》中就有“台州歌”。《张协状元》第三十二出:“【台州歌】亚奴,是人道相公女子好做妇,弗比小人子女穷合穷。我个胜花娘子生得白蓬蓬,一个头髻长长似盘龙。巧小身材子,常着个好千红。东华门外傍在小楼东,当初只道个状元迎出似喜相逢,刺起丝鞭两不管,谁知道状元似鬼头风。日日吵得亚爹耳朵聋,两三日饭也不吃一口,谁知你今日死了一场空。”台州歌不但是黄岩为南戏发祥地的佐证,而且,此调不见他书,纯为“里巷歌谣”,是南戏渊源在民间的最好证明;也是唯一以“台州”命名的词调名。
有资料显示,明朝时南戏在黄岩曾盛极一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十中说:“嘉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宁波之慈溪,台州之黄岩,温州之永嘉,皆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不耻为之。”可见当时黄岩戏文流行盛况。遗憾的是,在视“戏文子弟”“为倡优者”的封建社会里,这些剧作家都被“正统”扬弃了。感谢吕天成青目,黄惟楫在《曲品》中“入格”,在120个席位中占有一席之地,对黄岩剧作家来说,这是硕果仅存,弥足珍贵。
黄岩唯一“入格”《曲品》的剧作家——黄惟楫何许人也?原来,他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黄绾。他的父亲为黄承忠。
黄惟楫,又写作黄维楫,字说仲,文毅公之后,弃举业,以诗游海内。与兄(弟)维栋上仲并有声公卿间,称二仲。其诗多与王世贞、区大任等唱酬之作,盖亦沿七子之流波者。《黄说仲诗草》十八卷,冯梦祯、区大任作序。
黄惟楫的遭遇,真正印证了“墙里开花墙外红”这句老话。当地史志一味在说他的祖上怎么怎么辉煌,有黄绾之后强弩之末的伤感,只字未提他的戏曲创作成就。殊不知他是“封神榜”上有名人,“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他甚至与状元秦鸣雷共坐《曲品》殿堂,都是龙华一会的人物。
评价者的地位决定被评价者的地位。我们先了解一下《曲品》及其作者吕天成的历史地位。《曲品》是继《录鬼薄》《续录鬼薄》之后,明万历前戏曲家的排行榜,吕天成的杰作。吕天成,名文,字天成,一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余姚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戏曲评论家。他是吕本曾孙;其父吕允昌也好戏曲小说,与戏曲家汤显祖等交往。吕天成少年作小说《绣榻野史》《闲情别传》,万历间刊行;20岁许已有剧目上演;所作传奇初尚绮丽,师事沈璟后风格为之一变,宫调字句平仄等守法甚严;著作甚多,戏曲论著《曲品》最负盛名,品评元末至当时传奇散曲作家120人、作品230种,其中192种首次著录,保存不少明代戏曲资料。吕天成与王骥德深相交好,他的《曲品》是著名的曲学著作,与王骥德的《曲律》并称明代戏曲理论著作。
《曲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存了丰富而珍贵的戏曲史料。因此,《曲品》为后人探索作家的历史、创作意图,及已佚传奇的内容、风格、优缺点,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黄惟楫就是幸运儿之一。第二,在品曲的标准方面,吕天成继承了外舅祖孙的看法,即“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调、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标准如此严格,可见入选《曲品》并非易事。
有趣的是,在戏曲界,吕天成以《曲品》闻名;在全世界,他以“少年作《绣榻野史》”立万。汉学家,荷兰人高罗佩在《秘戏图考——附论汉代至清代的中国性生活》《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中一字不改整整抄写了一卷《绣榻野史》举例。一个外国人,依样画葫芦,抄写汉字,多么难能可贵。他这一大抄,把吕天成抄到了全世界。因为,高罗佩的书只印了五十部,分赠世界各大学、博物馆和研究单位。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