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识之士称,与其抱怨游戏,不如多陪陪孩子
“敌军还有五秒到达战场,请做好准备!”
玩过“王者荣耀”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作为一款现象级手游,生活中随处可见“王者荣耀”的身影。根据腾讯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坐拥两亿注册用户,日活跃度超过5000万,2016年年收入68亿元。
就在这款游戏迎来属于它的光辉时刻之际,争议随之而来。杭州13岁少年因家长没收手机不能玩“王者荣耀”,从四楼跳下,双腿严重骨折。一老师发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斥责手游成了新时代的黑网吧。一时间,“王者荣耀”受到社会舆论的围剿。
玩游戏不只是娱乐,还有社交的需求
今年6月底,椒江区永安小学的老师叶义东接到五年级学生小林的妈妈电话,称孩子偷绑银行卡玩手机游戏,陆续消费2000多元,购买“王者荣耀”的商城皮肤道具。
小林在椒江一所学校读五年级,和身边小伙伴一样,也在“王者荣耀”里充值了200多元。而他的母亲在家政公司工作,父亲四处打零工,每月收支相抵,少有积蓄。
“表哥给我推荐的这款游戏,慢慢地就喜欢上了。手机是爸爸妈妈淘汰下来的,打游戏也够用了。”小林告诉记者,每天一个人在家太无聊,会拿出手机玩几局。
“网游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甚至幼儿园里都有不少小朋友是游戏迷。”椒江区知联会网联分会的工作人员辛晓飞说,在下陈中学宣传安全用网知识,询问学生是否玩“王者荣耀”时,80人的课堂上有超过30人举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学生玩家青睐《王者荣耀》,不仅因为游戏体验好,还是一种社交需要。有学生说,在学校里,身边的同学都在玩,如果自己不玩,别人聊的内容你听不懂,插不进去话,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单靠“三板斧”,王者难以重获荣耀
7月4日,“王者荣耀”宣布推出并试运行全新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保护未成年用户。
7月5日,腾讯公布了“《王者荣耀》健康系统”上线试运行的首日情况。截至5日凌晨5时,健康系统生效的最高峰时段,在用户游戏时间最多的晚上时段,在一小时内,共有34万个账号受健康系统保护,在登入游戏达限时时段后被下线。而与健康系统同时运行的‘成长守护平台’则新增了45万个账户。
然而,防沉迷系统是以用户注册时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来判定用户年龄,从而采取对应措施。目前,网上已经出现通过买卖账号或是绑定他人身份信息的方法来规避防沉迷限制。
就像一位市民说的,“我们小时候就知道用父母身份证去越过防沉迷系统,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呢,游戏公司在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家长的也要行动起来。”
堵不如疏,多陪孩子出去走走
“我相信孩子能分辨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游戏本身就有很大虚构成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我儿子从小喜欢三国题材的游戏,他在《三国志》里用蜀国一统中原,历史知识也没有因此出现偏差。”市民王凯旋说,与其担心孩子沉迷游戏,还不如父母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叶义东老师告诉记者,玩物丧志更多的是没有把握好玩游戏的度,而这才是学校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的,不能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到游戏上,“一方面双职工家庭平时能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家长自己也是‘手机党’,一回到家就手机刷个不停,周末也懒得带孩子出去走走,孩子自然有样学样。”
“家长担心孩子出意外,习惯把孩子托管或关在家里,孩子无聊的时候需要发泄,而手游恰好成为一种较为方便的途径。”
温岭市书生中学老师王腾磐建议,“培养孩子一些书法、乐器等方面的兴趣,跟孩子一起出去运动,一起阅读,让孩子从现实中获得成就感,自然会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