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防护作为应急应战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提升心理防护志愿者的救援能力,实现防空防灾一体化,至关重要。
黄岩区人防办积极组织筹划,于2015年建立心理防护志愿者队伍,以队伍专业化、服务常态化、演练实战化等方式,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应战救援能力,融入公共防护体系。
建立专业化队伍
心理防护需要专业而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黄岩区人防办本着打造一支专业心理志愿者队伍的初衷,严格审核把关,目前25名志愿者均具有国家级心理咨询资格证。
根据志愿者均来自机关、学校、医院、咨询中心等单位,专业方向多样,服务时间无法统一的现实,黄岩区人防办制定了灵活机动的志愿者服务方式,志愿者可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擅长的领域选择服务时间,这样既保证了服务质量,又兼顾了志愿者的日常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民防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做好后期培养工作,黄岩区坚持以“提升应急应战救援能力”为牵引,采用“一出一进”的方法,不仅积极组织志愿者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还邀请其他地区的资深心理学专家到黄岩,辅助志愿者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指导专业服务技能。
打造常态化服务
作为应急救援体系的一部分,黄岩区人防办自觉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心理健康服务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形式,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志愿者们通过常态化服务,不仅向社会各类人群普及心理学知识,也加强广大民众的战时人防心理防护训练。
例如,志愿者与台州市边防支队的战士们一起开展“与压力共舞”活动,通过活动让战士们认清压力,学习应对压力的积极方法,帮助战士们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利用暑期为海棠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通过画画说感想,采用现场激励的方式,增强孩子们的自我认同感,帮助孩子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5·25心理健康节等节日,志愿者们都会在黄岩区东城中心小学、黄岩区东浦中学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普及心理学知识。
黄岩区人防办还积极探索心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在黄岩三友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常态化的心理辅导活动,在学校的配合下建立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孩子们开展心理干预活动,构建了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以实战为导向加强演练
人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导向是服务于实战与应急。为了切实提高民防心理防护志愿者的应急应战能力建设,黄岩区人防办推行“准军事化”建设,组织志愿者参与实战化的各项集训与演练活动,实现人员力量军事化、服务活动军事化、救援力量军事化。
黄岩区人防办积极组织民防心理防护志愿者,参加每年举行的“5·12”“9·18”疏散演练,宣传普及心理防护知识;结合国防动员演习,专门开展心理防护训练。通过实战化演练,增强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压能力,切实提升实战状态下的专业技能。
此外,还积极组织民防心理防护志愿者进行集中训练,依法施训,按纲训练。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具体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实战救援能力和水平。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