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7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陈云来:种粮种田种梦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12 09: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6年前,49岁的他还是镇里的一名护林员;6年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人到中年,重新回到田间地头,过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朝朝暮暮不得闲”的苦日子。
他是陈云来,宁溪五部村村民,一个执着于种田的人。

护林员转身变“庄稼汉”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眼下正是单季水稻播种的季节。6月4日,笔者在宁溪五部村的田间看到了陈云来,他正猫着腰在插秧,一边扯着嗓门指挥稻田里的帮工。
陈云来今年55岁,个子不高,连续几天的早出晚归让这位“庄稼汉”疲惫不堪,双眼布满血丝,眼袋愈发明显,黝黑的皮肤被晒得黑里透红。现在的他已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跟笔者聊起身份角色的转变,陈云来娓娓道来。2012年清明期间,时任宁溪镇护林员的陈云来在值班时,林特站站长叶建国随口说了一句:“云来,你村里那150亩地现在全都荒废了,很可惜,如果搞点什么东西种种肯定不错。”原本一句不经意的话,却让陈云来心潮澎湃,他觉得这个提议值得一试。
可不想回家一商量,老婆却不乐意,“种田太辛苦,要种你去种!”老婆的反对于情于理,但是这并没有让陈云来打退堂鼓。“她越反对我就偏要试试。”陈云来的倔脾气一上来,谁也拦不住。说干就干,接下去的几天,陈云来在村里挨家挨户地问询,将外出打工或者不愿种植的农户家的田地都流转过来。第一年他就在村里承包了50多亩地,再一次扛起了锄头,开始自己的农民职业。
看到陈云来每天蹲守在田间,老婆吴荷琴坐不住了。几次劝说无果后,她死了心,索性自己也卷起裤脚,一脚踏进了泥水田。“现在政府对农民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种田一年也有不错的收入,蛮好的。”从反对、到心疼最后到支持,吴荷琴的态度随着陈云来种田规模的扩大悄然改变。
这一坚持就是6个年头,一年365天,陈云来大多数时间都在田间忙着播种、施肥、收获。他承包的土地面积从50多亩增加到了300多亩,范围从五部村扩展到前洋、方家岙等村。

大家围坐一圈吃午饭。

昔日“门外汉”如今成田间的“行家里手”
在外行人看来,无论是春播,或是夏收,种田基本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无非就是农民在田里卖力干。只要有力气、身体好、能吃苦,再加上天公作美,就会有不错的收成。
但这一套流程在陈云来看来,并非如此简单。在成为护林员以前,陈云来也种过地,但那时顶多算半职业,远没有成为行家里手。重新扛起锄头的他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在水稻种植方面越来越有心得。
虽说种田是靠天吃饭,恶劣的气候会极大的影响粮食产量,但是良好的田间管理,丰富的种植经验也是粮食稳产高产的有力保障。“水稻要想取得好的收成,关键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一说起水稻种植,陈云来侃侃而谈,秧苗插好半个月内一定要施肥,这能使水稻长得快,在病虫害高发时节,谷穗已黄亮,虫就吃得少;相反谷穗嫩绿时,虫就吃得多。由于错开了病虫害的高发期,陈云来的用药量少之又少,既节约了种植成本,安全上更有保障 。
刚开始陈云来以单季水稻为主,这单一的种植模式导致最直接的结果是赚不到钱,而且土地利用率不高。在征询了相关农技专家后,2013年,陈云来改变了种植策略,把原来单季水稻改种双季水稻,还引进了产量高、口感好的质优18号。同时增种毛豆、玉米、番薯、土豆、小麦等农作物,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陈云来的种植经验不仅“甜”了自己,也让周边农户跟着受益。由于很多留守村民舍不得家里的农田,村里不少老人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云来耕田我们也耕田,云来播种我们也播种,跟着他准没错。”70岁的陈米法微笑着说。陈云来心里清楚,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这些老人内心充满着对土地的眷恋,看着农田荒废心里会难受。考虑到这些老人割舍不了种田情结,但他们又力不从心,陈云来就义务为他们提供育苗、耕田、播种、施肥等类似“保姆式”的田间服务。“云来,人好,没得说!”周边农户对陈云来的赞美也从不吝啬。

机器插秧。

迎难而上  一心执着种田

看着自己育好的秧苗,陈云来满心欢喜。

人力插秧。

陈云来在加工大米。
陈云来家祖祖辈辈都农民出身,家境并不富裕。2012年,陈云来把全部的家当都投入到田间,最后发现资金还不够,于是又向银行贷了10万元。这一笔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现在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多,像我们种粮大户不需要担保,也可以贷款。”陈云来深有感触。
虽然资金不是大问题,但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第二年,我区正值五十年不遇的大旱灾,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而且一直持续了40多天。这着实让陈云来操碎了心。
眼看着稻田里的水逐渐干涸,土地开裂,稻叶开始发黄。该用的设施都用上了,该想的办法都想了,但其中的3亩水稻还是颗粒无收。在最困难的时候,宁溪镇党委政府向他伸出了援手,这增加了陈云来种田的信心,他咬紧牙关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宁溪地处黄岩西部山区,农户知识层次偏低,市场拓宽意识不高,农产品产量高一些,就经常出现滞销情况。去年陈云来种了10多亩的毛豆,结果就卖了一万元多点钱。“那时我们运了一车到城区农贸市场,结果没人要又运了回来。”吴荷琴回忆说,还好镇里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忙联系区农办,通过农民信箱、互联网等渠道发布销售信息,减少了经济损失。
种田风生水起的背后,陈云来也有一块“心病”,就是年轻人都不愿干,特别是农忙时节,找帮工很难。今年82岁的钟小江和7 9岁的郑伦海从2012年开始就帮陈云来一起打理田间农活,他们腿脚灵活、干活利索。
“下阶段有农田整修计划,水渠和机耕道修起来就可以使用机器耕作,这样一来高效很多,也不用为人力发愁,相信产量也会增加。”陈云来告诉笔者,他还憧憬着他的大米、蔬菜等作物,顺利搭乘农村电商之路,卖得更快更远。
陈云来的骨子里透着韧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安然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6-12 12: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农业是根本,勤劳的农民是伟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