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州:南官河源头三问 彩色油污从哪里来?
epmap.zjol.com.cn 2014年04月28日 10:38:48 浙江环保新闻网
4月21日,记者在南官河南汇路桥头北侧看到,沿河防护栏的铁链全部不见,还有6根石柱或断裂或“失踪”
编者按:
4月21日,周一,我们开始第三条河的探访之行。这次是有着“浙东小运河”之称的南官河。
南官河,一条长30多公里、有着悠久历史的人工河,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平元年至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07-931年)由吴越王钱镠开凿。一千多年来,这条河成为贯通黄岩、路桥、温岭等地之要道,数度商贾云集,市井繁华。
南官河的开凿,使水运得以畅通无阻。清宋世荦之《路桥船》诗云:“一回潮上一回鲜,紫蛤花蚶不计钱,泼剌黄鱼长尺半,如飞摇到路桥船。”然而,这条承载着“沿河而居”、“沿河而兴”使命的河,正遭受各种污染。
所幸的是,“五水共治”已经启动,南官河将得到彻底整治,正如立在南汇路桥头的公示牌所说:“拆除两岸违章,治理两岸污染源,清除排污口,清理河道垃圾和障碍物,进行河道疏浚,保持水体洁净,使河道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随着时代的前进,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如今的南官河也变得宁静起来。我们希望滚滚而去的河水,不仅见证历史,也与城市一起前行。
4月21日,徒步丈量南官河的探访之旅从黄岩南苑小区河畔起步。从这里东行一段,至“人”字形交汇处,便是两河分道扬镳,各奔南北的地方。北上,是已结束探访的东官河;南下是正在探寻的南官河。虽然都是来自西江的水,但流经的地域不同,也经历着不同的故事。
从走势上看,你会发现,南官河在源起处经过一个圆弧形的转弯,令它看起来像是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它在已拆除的残垣断壁边;在汩汩直排的工业废水中;在沿河搭建的临时建筑旁追问:一个同样归属不同区、市,甚至不同街道管辖的,长达32.67公里的古老人工运河,能否在统一、协调的推进下,逐渐绽放水清岸美的容颜?
一问:
污染都是别人的错?
4月21日上午10时许,黄岩区的南苑小区内,绿树掩映之中,小亭安然临河,许多居民闲来无事,聚集在房前聊着天。然而,更吸引记者的,是“咄、咄、咄”的捣衣声,在南官河源起处南北两岸持续地响着。
凡有亲水台阶之处,都聚集着一两人或者四五人不等。说是“捣衣声”其实不算确切,此处南官河水并不清澈,浑浊之中,飘散着略显刺激的臭味,浣洗的人们大多选择一些不用贴身穿着的外套,或者窗帘、地垫等物来洗。
他们戴着橡胶手套、脚蹬防水套鞋,台阶上放着待洗衣物和盛着洗衣粉的饮料瓶,人手一根磨得溜光的木槌。在衣服上散些洗衣粉,捣过几遍后,拎起来,在河水中甩几下。
然而,今日不同往昔,人们使用的大多是含磷的洗衣粉和洗衣液,日复一日的污水流入河水中,也将加重河水富营养化的危险。
居民说,前几日,上游长潭水库刚刚放了水,南官河的水又清了不少,他们一边洗着衣服,一边抱怨河水的污染,闲聊的十几位居民聚拢过来,七嘴八舌说着污染:“菜场的污水都排进河里了。”“小吃街的油污总飘在河面上。”“我们打了多少投诉电话,没人管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阿婆,直接拉着记者来到距离凉亭不过几米的河边,她让记者俯身,指着一大一小两个水泥管的出口说:“喏,这里常常排污水,臭死人!”
记者发现,两根管子中,确实正不断冒出污水,阿婆说:“污水大多伴随着油污,附近小吃店陆续开张后,污染情况不断加重。”
二问:
谁在保护谁在破坏?
在城外洲路的拐角处,南官河顺势折向东南,从这里开始,两岸的整治进程呈现出明显对比。
河东岸的印山路西侧,沿街有七八家数控车床加工作坊,这些作坊规模大小不一,其中大多不足十平方米,都背靠着河水。
作坊间全被墨黑的油污覆盖,机油味充斥着局促的空间,工人们穿着油透了的工作服作业。
记者见其中一间已被拆除,空余满地瓦砾,便向其中一间作坊的工人打听。一位年轻工人,连镜片上都沾着油点,他说:“这一间没有合法手续,去年被拆了。”他还说,同样是去年,有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通知,说是南官河要综合整治了,接下来这些小作坊都将被拆。
河对岸是居民小区,沿河砌了高矮两层石墙,绿树成荫长于其上。只是不知从何时起,石墙外临河搭起了木架子,中间是正在培育的花草,俨然一个石墙内的花房。
顺河西南下,便是占地规模较大的蓝色多瑙河小区,一条长长的绿化带卧于小区及河流之间。绿化带上建有凉亭,种有花草,更似河畔公园。然而记者沿绿化带前行两三百米,不断发现大量随意丢弃在河边草地上的垃圾,有人在河边祭祀,留下许多用剩的瓶罐、香烛、燃烧后的灰烬和被烧死的树木。
与绵长的绿化带对望的,是河东成片的工厂,其中不少已被拆除。红底黄字的宣传牌,长约百米,遮挡着部分瓦砾堆,上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美丽宜居黄岩”。
虽然仍有部分厂房尚未拆除,但其中不少已闲置。再往南走,穿过二环南路,一直走到横河二桥,这期间大约一公里的河道,情况大致相同,西侧都已进行过绿化改造,东侧则排着密密实实的厂房,大量拆除后的瓦砾长久堆积在河岸无人清理。而仍在生产的厂房中,多半自接了排污管道,将污水直排入河。
三问:
彩色油污从哪里来?
横跨南官河的樊川桥,显然承载不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车辆,在它诞生8年后,横河二桥并排建于旁侧,讲述着一段双桥的故事。
站在桥上看河,意外发现一条长长的油带正打桥下过,所到之处,泛着七彩的油光。从双桥再往南走,大约200米内,河东仍建有不少厂房,往往置两根管道于水中,一根借助发动机抽着河水,一根直排废水。还有一间厂房,挨着河建了一座简易洗手间,粪水也直接排进河水中。但这些废水中,并未发现有泄漏的油花。
继续前行,直到十路线与104国道交叉的十字路口。这段大约800米长的绿化带,不仅使得南官河两岸都镶了绿边,还在河岸两侧都铺了水泥浇筑的游步道,有附近的工人,中午时分躺在河边草坪上休息,这是早些年南官河黄岩段整治的成果。
但美中不足的是,河边防止游客落水的石柱有不少被推倒,大量铁链消失无踪,只剩下石柱上提醒人们“爱护公物”的红字显得特别扎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