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32
注册时间2007-7-29
在线时间 小时
金币
魅力
- 积分
- 6617
|
五一长假,我到了灵岩山。
灵岩山在苏州西南十五公里。旧多奇石,灵芝石为最,故名灵岩。灵岩寺为春秋吴王夫差馆娃宫故址。自东晋司空陆玩舍为寺,唐以后为禅宗道场,高僧倍出,道风远扬,名闻中外。
灵岩山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前些年来过几次。但这次来,感觉没有了以往的幽静。山道两边,满是小摊小贩,摆着劣质的纪念品,还有叫花子缠着。只到半山,便觉乏味。见山坡下有家南向的茶楼,就进去歇歇脚。
这茶楼为木结构,大概时间已久,有些破旧,墙面已经成了灰黑色,再加上茶客寥寥,显得有些孤寂落寞。进得茶楼,迎面即是一幅对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正是新茶时节,便要了杯绿茶,选了个楼上临窗的位置,一边吃着自带的鹌鹑、牛肉、鸡爪,一边细细品着香茗,觉得自己仿佛是太湖上的一抹烟尘,心地顿时清静了许多。隔壁两个僧人切切,一对情侣喁喁,此情此景,更觉超凡脱俗如无声开放的荷,天地间仿佛只有我的魂在没有轨迹地轻飘漫游。
巧得很,茶楼后侧就是一方茶园,面积不大,只几分地的光景,放眼望去,满园皆绿。妻来了兴致,要下楼去采茶叶。小女连声叫好。
正采着,一位管理人员过来,我们聊了起来。他说,碧螺春以清明前采摘的为上品,采制工艺极为讲究,一要摘得早,二要采得嫩,三要拣得净。通常选一芽一叶初展时采摘,芽长1.6到2厘米,叶形卷如雀舌。炒制后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所以称为碧螺。高级的碧螺春,一斤干茶需茶芽六七万个,所以价格极其昂贵。
采摘的时候要用食指与拇指夹住叶梗中部,借两指间的弹力将叶芽折断,采摘时辰以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三点为最佳。其实,碧螺春最早叫“水月茶”,由洞庭山水月院山僧制得。关于碧螺春,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你知道的吧。他一边说,一边自己采了几片,展开在掌心。我们就照他的样子采起来。
听我们说要自己制茶,他连连摇头:自家弄不象的。炮制碧螺春工艺要求极高,有专门的师傅,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要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四道工序,炒的时候要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他说,不炒茶叶,也可以做菜,将新鲜的叶芽用清水洗净,放入沸水捞起,然后铺展于盆底,与炒熟的虾仁拌和,就是一道特色菜:碧螺虾仁。
我很讶异,茶叶居然还有这样的用途,真是大开眼界。受他的感染,我们采得更起劲了。女儿也在茶树间上下扑蝶,自得其乐。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手也酸了,腿也软了,收获竟然不小,采了满满一袋。
回到家里,妻将采来的叶芽重新拣净,剔除老叶,按照一叶一芽的标准归类。没有专门的锅子,就用现成的炒菜锅,反复刷洗,直至闻上去没有异味。洗净双手,将铁锅干烧一会,叶芽放入锅中,双手在滚烫的铁锅里反复翻炒。
“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不一会儿,空气里弥漫着茶叶的清香味。起锅一看,还真有点象茶叶的样子。撮一小捧茶叶,沏上一杯清茶。看茶色,青翠澄明;观叶片,小巧纤丽;闻其香,清幽雅淡;品其味,嗯,那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滋味,带点青涩气,更多的是幽幽的香。徐徐品上一口,丝丝的苦味与淡淡的清香在口腔和舌尖之间停留,感觉一季的江南春色,全被收在一杯清茶里了。
碧螺春,那是怎样的一种茶啊。她从水月寺的高墙大院里走出来,又被碧螺姑娘作为救命之药;她生在草野乡间,又从阡陌小道上贡京城皇室,阅尽了人间多少悲欢和沧桑。
在身心俱倦的时候,碧螺春会收留你的茫然和沮丧,给你精神上的慰藉。在热闹的茶馆里,或是在苍凉的银杏下,与三朋四友闲聊下棋,沏一杯碧螺春,间尔端起茶杯抿一口,让你远离日常生活的繁杂和琐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烦恼。
忽然,我想到,苏州不也是一棵茶树么,一棵种了2500多年的茶树。她被一代又一代的匠人炒制、烘焙,成为生长在苏州人精神里的碧螺春。
(回帖者请看禅樾堂版规)
[ 本帖最后由 禅樾堂主 于 2008-7-4 21:4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