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32
注册时间2007-7-29
在线时间 小时
金币
魅力
- 积分
- 6617
|
[table][tr][td] 清明,向原始人学习死亡哲学 清明,向原始人学习死亡哲学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年又逢扫墓凭吊之际,真是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每到此就不自觉地掂量这生生死死、过去将来,生出些未卜今生难知死后的哀叹来。
我乃一贪生怕死之徒,即使是想想死这个字,都会吓得手足冰凉。
不过好生恶死,人之常情。可我发现了另外一种生死。
《启示录》,梅尔·吉普森的新作。
那里是杀人如麻、血流成河的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种族之间的争斗你死我活毫无人性。各种各样的死亡如家常便饭。
在密林深处,父亲告诉儿子:“恐惧像传染病,谁被感染了,就会深深地进入脑子,把你的灵魂偷走。父亲我从来没有教过你害怕,所以你永远不要恐惧任何东西。”
在现代社会,人最不能征服的也就是死亡了。我经常想,为什么大家都怕畅想到自己结束的一天?为什么大家知道有人去世,都会如此伤痛?恐惧死这个字,以及死前的疼,牵挂死后的亲人,更多的是,对死亡有一种失败感,挫折感,是人类社会叠加千万年的基因里的痛。这种痛,真是越来越痛。因为社会都这么发达了,生活与原始社会判若人间天堂了,为什么还要死呢?
这就造成了人类社会的英雄仰天长啸,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千古悲剧情怀。
梅尔·吉普森就想做另类的英雄解读,把死亡回归到原始,然后探讨死亡的本质。
一个头领的儿子受了重伤,鲜血淋漓地躺在他的怀里。粗暴的头领忽然温柔,搂着自己的继承人说,我知道你疼,没关系,等一会就不疼了……儿子慢慢放松,离开人世。
是的,死亡是解脱疼痛的良药,但现代人无法理解死亡是无需恐惧的必然。
就像中国的古典寓言:夸父追月、精卫填海。现代人眼里,他们的作为是和愚昧与执拗联系在一起的,而从另一种角度看,我们因为贪生怕死而碌碌无为,但他们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渺小,抗争天地,充满了英雄主义。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生物进化,正是因为生命的不屈。
我最近刚刚养了一缸热带鱼,因为没放恒温棒,也没经验,他们是几十条地成群死亡,真是生灵涂炭,令人绝望。但缸里游泳的鱼还在不停地游,自由自在优雅昂然。而如果它一旦发现身边有病鱼,就会群起而攻之,不留任何祸患。一个叫溺水的鱼的博友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所以他们不会悲伤,所以我们也看不到鱼儿流泪。
很伤感和文学的抒怀啊。你不是鱼儿,又怎么知道他不悲伤?
生死寻常事,我们看动物世界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寻常。群象哀鸣,大地无声,然后离开朋友亲人,继续跋涉。第二年,迁徙回来,又遇到那片尸骨,它们会用鼻子抚摸揉搓,或扬起白骨,涕泪交流。然后接着前行。
动物并非无情,我想鱼儿如同那个头领一样希望重伤的亲人结束痛苦,而并不把死亡看成天敌。所以我认为,动物和原始人有一种不同的看待死亡的视角,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
一休在年轻的时候,有出家人难为他:世界上什么事最大。在一阵木鱼之后,他用毛笔在地上写下了“死”。
经过文明洗礼的人类,把死与杀伐相连,与绝望恐惧相连,因此这种传染病深深地根植在大家的眼睛里脑子里,篡夺了我们的灵魂,所以想到清明,大家只有伤痛与缅怀,而少了欣慰和恬淡。
原始人美洲豹之爪向所有侵入他领地的人喊:我的父亲一直在这里打猎,现在我,美洲豹之爪在这里打猎,将来,我的儿子在这里打猎。这里是我的森林。
生命与森林,血脉相传代代不死,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原始人就是这样地呐喊,让他们的后代平均年龄到达了七十多。而我们,只有在伽马刀、核磁共振、透析仪、手术钳下哀鸣:求求你,让我再混几年。
面对原始人,我深感自卑。
[ 本帖最后由 禅樾堂主 于 2008-4-10 21:2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