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跨越万年,探寻“上山人”的幸福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2-6 11: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他们是我们的祖先,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工栽培水稻的一群人


上山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

记者 徐颖骅 文/图

与我们相隔万年的祖先,如今被亲切地唤为“上山人”。他们也吃米饭、喝酒,掌握多种技能,会种水稻,还会玩陶艺。

一万年前,随着我们的祖先从洞穴走到旷野,最早的村落开始出现。他们在旷野之上建造房子,栽培水稻,在这片土地上追寻着走向文明之路。

正在台州市博物馆展出的仙居万年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汇报展暨“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带我们走进定居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中华第一村”。本期《人文台州》跟着考古人和文博工作者寻踪水稻种植的源头,一探先民们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

他们是一万年前的“水稻之父”

走进“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的展厅,一场中华文明史诗般的旅程就此开启。叙事性的展览设计通过176件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的文物,描绘出一幅“上山人”耕耘土地、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图景。

“上山人”从洞穴走向旷野,他们踏出的第一个脚印,在浙江金华市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被发现。此处遗址也是上山文化的命名地。这一命名意味着中国长江下游史前文明再度向前推进。

2006年,考古学界将这一类遗存命名为上山文化,从此开启了对上山文化的全方位研究。目前,浙江省已发现22处上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金衢盆地内的主要干流衢江、武义江、东阳江两岸及金衢盆地南部的灵江流域。其中,灵江流域一带发现的两处上山文化遗址都在台州,分别是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的下汤遗址和临海市小芝镇南丰村的峙山头遗址。

此次特展中,有37件珍贵文物是从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包括炭化稻米、彩陶、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

“稻作起源研究是上山文化的核心内容,上山遗址发现了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说,通过考古研究发现,在仙居下汤遗址、金华义乌桥头遗址和永康湖西遗址均发现了数量丰富的炭化稻米,而且炭化稻米呈现了不同于野生稻的驯化稻特征,表明先民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栽培水稻。

也就是说,一万年前的“上山人”,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工栽培水稻的一群人。

蒋乐平说,据统计,水稻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上山人”把水稻作为人类粮食的潜力发掘了出来,可谓是一万年前的“水稻之父”。

“上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从展览中可以发现,一万年前,“上山人”种出了一粒粒稻米,升起一缕缕炊烟。上山文化的发现将一万年前的神秘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这窗外闪耀着的是中华万年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启明星”。

“中华文明起源,可以从‘上山文化’讲起。在2020年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得出结论,上山文化遗址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蒋乐平介绍,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国家起源是世界考古学的三大课题。从考古发现的驯化稻可以看出,先民们在一万年前已经开始探索水稻选种,他们从野生稻中选出成熟饱满的优质种子,并精心栽培种植。而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没有冰箱,很多食物难以储存,于是先民们发现了水稻具备储备粮的优势,晒干后可以存放到冬天再吃,即使面临青黄不接的特殊时期,也有口粮保障。由此,先民们迎来了自给自足的稳定生活,这是对人群繁衍和社会发展的保障。

“目前在上山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了建造房屋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式房屋。房屋拔地而起,意味着初具规模的定居聚落出现。村落出现后,需要有人管理,便有了社会制度,也就带来了人类社会发展,自然而然产生了国家。而国家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等同于文明起源。”在蒋乐平看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题词和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远古中华第一村”的题词,是对上山文化价值内涵的高度概括。

展览现场的文物,便是一万年前先民们真实生活的缩影。这些珍贵文物中,除了带有远古气息的石器,还有不少精致而独特的彩陶十分夺目,各具实用性,也有一些洋溢着艺术美感。

“在目前发现的上山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有红彩和乳白彩,器形精致规整,纹饰丰富。”蒋乐平说,彩陶上还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撼的具象符号,体现了先民的意识、信仰等精神文化内涵。

下汤遗址四十载的背后

走进仙居万年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汇报展,150张图片讲述了四十年间考古人、文博工作者与下汤遗址的“双向奔赴”。当下汤自万年前走来,他们历经四十年用双手“挽回时光”,让文物重焕光彩。

“仙居下汤遗址作为上山文化遗址群中分布最南的遗址,是浙江省年代跨度最长且保存最好的史前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台州史前文明的空白。”下汤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仲召兵说,他从2015年开始负责仙居下汤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期间与历史遗迹朝夕相处,在各大探方、探沟中收获乐趣,也不断深入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一点点寻找下汤先民营建家园的历史印证。

下汤遗址最早发现于1984年,初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9年,下汤遗址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仲召兵等考古人在考古发掘现场挖呀挖呀挖,台州的史前文化面貌逐渐清晰起来,历史的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据介绍,下汤遗址呈不规则椭圆形,面积2万多平方米。考古地层呈现出的年代变化自下而上分别属于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阶段。下汤遗址的发现为世界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实证样本、为农业社会早期独特的文化面貌保留了重要信息,为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序列树立了标杆。

从图片展获悉,2021年10月,“仙居下汤考古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12月下汤遗址入选2022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下汤遗址临时保护棚建成。2023年3月,《下汤遗址保护规划》经浙江省文物局审批、仙居县人民政府同意公布实施。2024年,将启动下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考古的目的是重建消失的历史,我们在上山遗址群发现了最早的水稻栽培、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最早的彩陶,在金华义乌桥头遗址的一处墓葬里,首次出土了上山文化晚期保存较为完好的人骨遗存,呈现出迄今可见最早的上山人样貌。考古是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通过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不断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的庐山真面目,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蒋乐平说,关于上山文化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一万年前先民的生活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去探索,比如房屋结构、村落布局是怎样的,有没有特定的墓葬区,有怎样的丧葬制度等谜团,希望有更多的考古发现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民们的生活和当时的社会形态。”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