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6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万盏灯火满宁川 千年文化是瑰宝 ——说说宁溪“二月二”灯会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23 10: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我喜欢摄影,听说黄岩宁溪有灯会就来了。”卢永顺来自乐清,农历二月初二下午,他和一群喜欢摄影的朋友前往宁溪,可是当天下午4时40分左右,离宁溪还有十多公里,他所在的那辆车就被堵在了路上。“没想到这么多人,在前面的同伴说是像蜗牛一样一路‘爬’进去的。”卢永顺告诉记者,听大家说灯会很精彩,没能看成的他有点不甘心,所以二月初四又约上几个人,更早地来了。
夜幕降临,宁溪镇的灯光亮了起来,芙蓉出水、七彩喷泉、龙凤呈祥、玫瑰花海、时光隧道等一组组灯光璀璨夺目,让人眼花缭乱。截至目前,宁溪镇“二月二”灯彩小镇传统文化艺术节已经吸引了五十多万游客。据悉,活动将持续到农历二月十五。
灯彩古镇亮化项目以黄岩溪两岸为核心,分布在一溪、两岸、三桥、十街,采用传统手法与现代3D水幕光影科技相结合的艺术展现形式,将古镇宁溪、民俗文化、灯彩风貌精彩呈现。
多姿多彩喜迎客来
除了可以欣赏缤纷多彩的灯光秀,二月初四晚上大家还可以看到作铜锣、舞龙、舞狮子、放荷花灯等宁溪传统节目。
陈慧萍今年62岁,生在桥亭居,也嫁在桥亭居,二月初四晚上,她负责舞龙珠。这份特殊的“工作”,她一做就做了几十年。“舞龙不难,就是累点,除非舞不动了,不然我会一直舞下去。”她说,在灯会时舞龙是桥亭居代代相传的风俗,这是太平龙,每年必舞,寓意舞了这个龙就可以一年太平。
以前,桥亭只有一条龙,陈慧萍小的时候就在了,她也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历史,只知道是桥亭人自己做的,上面图案也都是村民自己画上去的。在桥亭居文化礼堂的角落里,记者看到了那条略有些年纪的龙,上面画满了绿色的龙鳞,还写着“天下太平”四个字,虽没有新龙的精致,却也是栩栩如生,让人感叹民间手工艺的神奇。
“去年这条龙坏了,虽然我们买了新龙,基本上也不会再舞它,但是它是我们桥亭的历史,我们又把它修好了。”陈慧萍告诉记者。
为了装扮桥亭居,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欣赏到“醉美宁溪”,桥亭人出了不少力。桥亭街上的两条龙,八仙过海,牛、虎、鸡、狗、象、猪八戒等62只走马灯都是桥亭人自发组织制作的。他们还用木头做了一座桥,桥上有座亭,即为桥亭。为此,桥亭人从去年农历十月中旬开始,去山上砍竹子、购买材料,一有空闲都聚在文化礼堂制作,其中大型的灯饰只能放在文化礼堂外的空地上制作,去年腊月天气严寒,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他们都未停歇,直到正月二十九才全部完工。
节日助推文化传承
“全国各地灯会一般都在元宵节,但是宁溪地处西部山区,以前交通不便,如果也在元宵节举办灯会,大家肯定会选择去其他地方看,就没有人来宁溪了。”宁溪镇文化站站长王建国告诉记者,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又被称为春耕节,意味着万物复苏,春耕即将开始。宁溪山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举办“二月二”灯会不仅让大家过完“二月二”可以安心劳作,更有祈祷风调雨顺,今年有一个好收成的美好寓意。
宁溪“二月二”灯会始于南宋,如今已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二月二”灯会并非限于二月初二。“通常初二上灯,初八落灯,可以根据黄历提前或者延后,这期间每晚迎灯。其中初二还要闹街,初四大迎。”今年70岁的宁溪人王苍清告诉记者,初四也是宁溪集市日,附近群众都会到宁溪街赶集,会比平时热闹。那时交通不便,服务业也没现在发达,在外吃住都在亲戚家居多。遇上灯会,家家户户就算再穷也都会宴请客人,久而久之,宁溪民间就有“灯会时家里没客人就不像一户人家”的说法,甚至还会出现“叫客难”的情况。
在“二月二”灯会时,最让老一辈宁溪人念念不忘的,当属必奏音乐《作铜锣》了。“啦哆来咪哆来啦哆,咚……”说起《作铜锣》,作为传承人之一的宁溪人王克忠就哼了起来,他十几岁就开始作铜锣,他说:“作铜锣最重要的是安静,三更半夜最佳。”热闹的迎灯会后,夜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准备睡觉了,这时《作铜锣》才开始登场沿街游奏。打击乐器、丝弦乐器、吹奏乐器等十多种乐器一起演奏出的古乐,穿过老式木屋,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舒缓又缥缈,似催眠曲一般伴随着大家进入梦乡,这也是很多老宁溪人的回忆。
《作铜锣》亦称《祝同乐》,是一种大型器乐合奏曲。乐队所需人数少则二十几人,多则不限。相传此乐在南宋时已有,为宁溪王氏第十一世祖王所所作,在宁溪世代相传。“我们平时也常常在文化礼堂里面演奏,这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它传承下去。”王克忠说。
除了“二月二”灯会、《作铜锣》,还有《二徽锣鼓》、宁溪传统糟烧酿制技艺、跑马楼建造工艺等都是具有宁溪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文化艺术节中的灯饰也融入了宁溪本土的特色,将“二月二”灯会、宁溪糟烧、宁溪麦鼓头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既可以吸引观众眼球,又宣传了宁溪的文化与特色。
“宁溪‘二月二’灯会不仅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而且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融入了当地人的心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王建国说,围绕彩灯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业文化等举办文化艺术节,打造灯彩古镇,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而且可以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山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带动乡村振兴
上世纪70年代末,宁溪节日灯产业也开始起步,如今已成为我区工艺美术行业中特色明显、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和发展前景看好的重要产业,宁溪镇也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节日灯之乡”。
“我们尝试着把节日灯元素融入到传统节日中去,利用现代光影技术,增加视觉冲击力,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宁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毅告诉记者,此次灯会所用的节日灯百分之八十左右产自宁溪当地,不但给传统灯会添加亮色,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借助非遗展示宁溪的节日灯产业,促进节日灯产业的发展。
过去,宁溪节日灯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用于国外节日的装饰,却忽视了国内的市场。此次在当地传统节日中融入节日灯元素,也是宁溪节日灯国内外两条路齐头并进的开始,更是宁溪镇“工业+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开始。
作为流传了近八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溪“二月二”灯会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地党委政府虽然早有筹划,但是考虑到交通不便,时机还未成熟,一直未实施。直到去年,S325(82省道)延伸线黄岩北洋至宁溪段公路正式通车,为本次文化艺术节提供了交通条件。
虽然如此,但是此次活动吸引的人流量还是极大地超出了预计。好在宁溪镇未雨绸缪,将活动时间拉长,分散人流量。“从元宵节至今,我们每天都要安排五六百名安保人员维护秩序。”杨毅说,宁溪镇工作人员开启无休模式,还发动党员、民兵、志愿者等参与,大家每晚到车流散去后才能下班。二月初二晚达到最高峰,车辆在第二天零点后才流散结束。
“老板,来十只麦鼓头,菜头丝的五只,梅干菜的五只。”在宁溪麦鼓头三十年老店里,有人一边吆喝一边走进来。“以前我们一天大概能卖一百五十只,这段时间每天可以卖两三百只。”店主王建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手不停歇地做麦鼓头。人流量往往能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本次文化艺术节很大程度拉动了宁溪的经济增长,不仅是麦鼓头,宁溪牛肉面店也生意兴旺,火烧、豆腐、番薯粉糕、番薯粉皮、麦面等土特产都销量可观。
“这次活动打响了宁溪的名气,既传承和宣传了宁溪的文化,又带动了宁溪的经济,更促进了宁溪的全域旅游。”杨毅说,接下来,宁溪镇会继续做好全域灯彩亮化工程,有重点地打造镇区沿居沿路沿岸沿街地带,进一步提升灯彩小镇的内容,彰显灯光古镇的特色。此外,该镇还会规范打造宁溪特色农副产品的品牌——鹿宁宁鹿西西,让大家到宁溪可以买到更加安全、优质的农副产品。
今后,宁溪镇将继续以文化为依托,加快推进庭院式森林酒店和民宿村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厕革命、垃圾革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宜居宜游的休闲古镇,使宁溪真正成为西部旅游的核心区,让宁溪的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让宁溪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8-3-24 17:51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1_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