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0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漂移的“水上部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3 09: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客船改装成的货船在路桥卖芝桥河埠装运


《黄岩志》记述“内河航运”


“蓬街老大”起早赶到东官河山下郎河段,正在歇息。


船往宽处调头


“船人”之间亲切聊天

端午节前一天,天蒙蒙亮,薄雾起,黄岩东官河山下郎与洋头交汇的河段岸边,泊着一艘体量较大的铁壳船,如果不是处在正在拓宽中的河面,这艘船约有10米长,近3米宽,差不多要占据三分之二的老河道。

船老大来自路桥蓬街镇,大约六十开外,“我是早早地从路桥与椒江交界地出发的,行船四个钟头到这里。”他在船尾告诉我,我姑且称之为“蓬街老大”。

上世纪80年代前,蓬街原是个公社,属于金清区,属于金清水带,当年此地也是台州一个内河交通枢纽。

当日,“蓬街老大”第一个赶船到达目的地。

东官河综合整工程起于黄岩东门,已将红三村红四村河段拓宽,河道宽度是老河道的两三倍,两边修了步游道,早晚游人如织。眼下,东官河整治工程进入江口河界,这项重点工程到达椒江永宁河,山下郎是江口街道的一个大村。

不一会儿,第二艘铁壳船自东而来,船老大戴了旅游帽,穿着时尚,他正在用力扳转门舵倒船,船调头先纵向靠近岸,再把船头方位横向东,这些船把因拓宽河道余下的大量泥团装上船,然后运往东南方向的金清一带,用来填土——那边云集着诸多砖窑厂,因挖泥造砖或土建遗落下的一个个窟窿。

再过一会儿,大约有六七艘铁壳船陆续赶来。其中一位是椒江口音,年纪约40岁。“椒江老大”说自己家在椒江商业街附近,这艘船造价10多万元。铁壳船漆的铁锈色红漆,通体坚硬。

“船共有40来艘,轮流运泥。”“椒江老大”说,言下之意是为的是错开时间,相当于“车轮战”,这样才保证每日河道拓宽时挖土装运的工程量。也就是说,做这项工程运泥的“部落成员”成员大约有40位。

台州三区,绵延诸多河流。

相互交织又呈现不同走向的内河,也称运河,有三条主干河流。第一条是西官河,自焦坑桥头王向东流经仙浦汪至卷洞桥入西江;第二条是东官河,从黄岩环城而过,通向另一头东边滨海之城海门;第三条是南官河,由黄岩城南流经繁华商贸中心路桥十里长街,当中一支河又与温岭贯通,另一支通向金清镇海边,由金清大闸排入海中。

我看到《黄岩志》这样记述:路(桥)金(清)线:长21公里,路(桥)海(门)线长20公里,金(清)海(门)线长29公里,黄(岩)院(桥)线长15.5公里,还有路桥到温岭泽国,更不用说其它河线了,这正是条条水路通“罗马”。

那时的船运分为客运和货运两种。

十八岁前,如果我从黄岩县城要到另外两座城中的一城走亲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坐客船。那时船比车多。

从黄岩出发,东官河通向海门,南官河通向路桥,两城与县城在不同的方位,三城呈三角形,每个城相差10多公里,除了这两支运河,若是到海门坐客船,首选从内河坐小汽船。

这样的干支河纵横数百里,加上泾汊沟渠湖塘浜等。如果坐飞机作低空飞翔,你会看到温黄平原上蜘蛛网一般经纬交错的水系,从不同方向奔流入海。就像人身上分布诸多经脉,不同气血的流向,由毛细血管、大小动脉向心脏合拢再分流。

《黄岩志》还这样记载:至1988年,黄岩内河(江)货运船舶1043艘。

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船队啊!

随着陆路交通的兴旺发达,船运淡出,至今在路桥商业中心的卖芝桥河一带,仍有沿河排开的密集货运船,它是旧时航运繁华的一个缩影,这是借助了商都的货运之需求。船运因装载量多,运价便宜,才有生存之延续。

而在过去的货物运输,则是大船小船通吃,小船大多用来装运瓜果蔬菜,还有从城里装运肥料的水泥船,这种船装着满满的人肥,超重的载体往往是船身贴着水面缓行,几乎快要下沉,让岸边的“观光客”为之捏一把汗。

在今天的台州内河上,除了运砖船和货运船,运泥船也坚强地存活下来。

这天,有早来的“船人”在船尾煮起挂面,那是他简易的早餐。船尾有舱,是“船人”饮食起居的“房”,支起一方小门,里面舱板铺有一张小床,还有铺排着盆盆罐罐。在过去,还有肤色健康的船娘伴随左右,甚至带了小孩,船娘把洗出的衣裳挂在门舵上,船老大坐在舱尾小方凳上“吧嗞吧嗞”抽烟。船尾临时摆上一只镬灶,搁了小铁锅,盖了木饭盖,船娘不时丢进一块柴爿,用一把火钳捅了捅灶眼,柴火顿时旺了,船娘的脸膛红红的,炊烟升腾……船是“船人”长时漂移之后短时停泊的家。

如今,船的体量加大了,虽然大多是窄窄的老河道,然而因为船只骤减,河道“车马稀”,可以说是畅通无阻了,加上船的马力加大,“船人”通常上岸回家吃热乎乎的晚饭,睡在家里暖暖的床上,生活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

“运泥的费用由东官河整治工程来承担。”“蓬街老大”说出了“船人”的生存之道。

“椒江老大”刷着手机插话道:“接完了这个工程,别的船友有了新活就来微信了。”

“船人”生计不愁,四处有活干,这是信息时代,就像造屋的师傅这边房子造好了,那边又要开工了,就像候鸟一样往食物丰饶之处迁徙而去。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