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32
注册时间2007-7-29
在线时间 小时
金币
魅力
- 积分
- 6617
|
生命是一条河流,死亡等在河流的那端,一直远远地观望着,时刻准备涉水而来。死亡是最高的艺术,用死亡来解读生命的意义,从来不乏前行者与后来人。彼时彼刻,我看到向日葵下的凡高,在精神病院用子弹描画出生命的句号,看到海明威把双筒猎枪放进嘴里,看到茨威格在寓所与妻子服下毒药,看到杰克?伦敦在卧房给自己注入过量的吗啡,看到伍尔夫一边询问“谁要下葬了”,一边跃进离家不远的马斯河,看到衰老的川端康成心中喊道“要活下去”,嘴巴却含住煤气管仓惶逃离,看到科特?科本凝望过窗外的美景,在高飞的幻觉中镇静地扣动了猎枪的扳机;我看到自沉的王国维与戈麦,丝袜系颈的三毛,铁轨下的海子,手举巨斧的顾城,流星一般坠落的徐迟与张国荣???“一切故事的结局都是死亡”,此时此刻,我似乎又闻到远远近近传来的死亡气息:一个破产男人的灰心,一个失恋女子的悲怆,一个自卑者的失意,一个不堪病痛者的哀号,一个鳏寡老人的凄苦,一个痛失爱子母亲的绝望???
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夏末秋初,正是一个快要成熟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思索这个问题,实在是一件滑稽的事情。“当你望向无底深渊的时候,无底深渊也在回望着阁下”。也许对死亡思考得越多,就离现实的快乐越远,就越失望越孤独,然而这并不说明我渐被击垮。臣服于死亡的人,向来被视为弱者,可他们何尝又不是更强者?他们也许对人生冷淡,可又何尝不是更炽热?民不畏死,复畏何物?死亡是什么,不过是肉身不再。关注死亡,更多是为了懂得生活理解人生,从而珍爱生命,珍爱所有我爱、爱我的人们。倾心于死亡,只是希望成为自己生死的君王与主宰,而不让勾魂的牛头马面将我强行拉走,从而有力量随时逃避这个人生。
第一次与死亡亲密接触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完全没有记忆。只是听母亲常提起,我因为一场大病,昏迷了五天五夜,也算是死过一场了。与死亡握过手,却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我总是觉得那是一种遗憾。
第一次认识死亡是在十岁,外公离去。但他临终时我在上学,并没有真正的见到死亡是如何发生的。外公很疼爱我,当人们告诉我他已经死了的时候,年幼的我拼命握住那没有温度的手指,以为这样便可以把他暖回来。那时,我曾以一个孩童的心尝试着呼唤生命,但生命以沉默回答了我,死亡便是失去温度。
有一段时间经常有晕倒的经历。那些急促呼唤的声音如此遥远和嘈杂,世界摇晃,人影模糊,冷风在脸上呼呼地吹过,但年轻真是可贵而且美好,那些可能失去生命的经历竟然未能让我联想到死亡,醒来后世界仍是如此的阳光灿烂,生命仍然是如此的活蹦乱跳。
三十岁开始认真设想自己的死亡。那也是因为一场不是意外的意外而起的,死亡原来离自己是如此之近,近得不用伸手便可触摸得到。之后的岁月,死亡这个念头便如影子般跟随着我,再也挥之不去了。很多次梦到过死亡,看到自己静静地躺在那里,那些亲爱的人围着我嚎哭,而我竟然能看到自己的眼中充满泪水。
真正目睹死亡的过程,是在黄岩参加工作之后,一个下雪的晚上,我值班,外面发生车祸,开着侧三轮摩托车送伤者到人民医院,路上很清晰的感觉到伤者在我的臂弯里慢慢的冷下去,一点点的硬起来,呼吸逐渐的减少,嘴里的血泡也是一个一个的散去。路上十几分钟伤者的挣扎,我无力地目睹着生命像天上的流云一样散去。那么多双有生气有力量的手,却抓不住一丝生命的气息。看到死亡来了又走了,我泪流如注,不为具体的死亡,只为死亡这个抽象冰冷的概念。
某个深夜,一位朋友发来短信:“人为什么要活着?”。我回复:“当我们以为生命已经变得毫无理由时,其实我们忘记了活着的最后一个理由,那就是活着。” 生命确实越来越无趣,活着很难,至少比死艰难。所以我正如所说: 当一个人不能活有尊严的时候,死亡未尝不是一种选择。那时会去选择自杀,连想都不会去想。自杀也许是一种烟花般的美丽,看着生命被一丝一缕地抽离自己的身体,也许会获得空前绝后的快感,
看过余华的《活着》,也看了张艺谋拍的电影《活着》,心里很震撼,福贵少爷的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吃饱了不饿”还是其他,我常深思,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轰然倒塌的话,他是否会有勇气去面对整个生活,行尸走肉的活着,我不懂。
我一定会平静的迎接死亡,无论是意外还是疾病。相对于活着,我并不会觉得死亡是一种遗憾,这个世界上充满着遗憾,唯独死亡不是,死亡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圆满。如果一生遗憾,总还有死亡可以使人圆满。最美的死亡是墓前年年有人来摆上一束鲜花。一束就够了,仅此而已。我并不盼着死亡,但我已经开始盼着那束鲜花。
以莎士比亚用王子说的结尾:生存,还是毁灭,对我而言,都是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禅樾堂主 于 2008-5-16 07:2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