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黄岩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江河包城,城包河,城中河,河中城,河多桥也多,全城40多座桥,规模最大的除了五洞桥,便是东禅桥了。
东禅桥位于东禅巷东头而名,东禅巷以中段北侧有唐咸通年间建的东禅护国院而名。东禅桥两端的地带都叫东禅桥头,东至桂枝街西首,西至东禅巷东头。古时,这里是黄岩城很热闹的地段。东禅桥横跨五支河的干河之上,系条石砌筑的单孔拱桥,桥中心处建有石龛,内祀神像。古时,东禅桥也是地方的劳力市场,不少打零工者坐在桥栏上,等待雇主来聘用。桥下南边不远处是黄岩内河船的埠头,去南乡(院桥一带)、东南乡(金清、路桥、泽国等地)的船只均在这里上埠与下船,人流量极大。东禅巷口一带,酒烟店、小饭店、小客栈、小百货店多极了。很多历史名人到黄岩,从东禅桥上岸,经东禅巷向县衙走,这里留有朱熹、叶适、赵抃、康有为等大批名人的足迹。
黄岩不少历史名人居于这一带。罗凤山(1768-1821),字鸣岐,号瑞庵,居于东禅桥东头。史料记,清嘉庆十八年(1813),罗凤山因军功升广东南澳镇总兵。道光元年(1821),由于罗总兵整饬军务,纪律严明,善待将卒,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同年五月,因台湾张充聚众造反,罗凤山奉命去台湾嘉义县平叛,抓获贼首,为平息台湾叛乱事件立有大功。但他积劳成疾,病逝于台湾,终年54岁。罗凤山归葬于黄岩城南方山下,道光皇帝赐御祭碑文:“志奋戌行,胸罗武库,浙水效前驱之任。”据传,广东、福建好多地方曾为罗凤山立祠纪念。
从罗凤山故居往北走不足百米,便是刘百闵故宅,规模颇大,刘百闵小时居于东禅巷,立业后迁建于此。他在1927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广州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任教授。1949年去香港,著有《孔门五论》《周易事例通论》《管子肄言》等著作,1969年病故于香港。
罗凤山故居的对面是广济医院,院长王再樨,创办于1932年。该医院初设行书巷,1948年迁建于此,设有内科、外科、眼科等等。
如果将视野稍放远一点,池建功“将军第”及毛恕可故居均距这里不远。
上世纪60年代,五支河的干河先后改造成了天长路。东禅桥被拆除,但是“东禅桥头”的地名,至今还被不少人呼叫着。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