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化带里常有小偷丢弃的钱包,这却成了路桥一些环卫工人的“生财之道”
扫马路捡钱包 找失主要回报
这样的“一个愿给,一个愿拿”引发当地议论纷纷
茂密的绿化带和深不见底的城区河道里隐藏着一桶“金”。如今这桶“金”已经被发掘,并成了台州路桥的环卫工人中间公开的秘密。
在路桥,如果你的钱包被偷或者丢失,一定要去各垃圾中转站走走,贴张告示,指不定哪个环卫工人就能捡到。而许多当地的环卫工人更是把这当成了“第二职业”,因为归还失物时,焦急的失主一般都是会给些报酬的。
真是如此么?昨天,记者来到路桥环卫工人间进行了暗访。
环卫工人找包得报酬已是“行规”
记者先是来到了路桥潞河社区,在那刚好碰到一名江西籍的环卫女工。
记者称自己在附近丢了钱包,问该女工人有没有捡到。女工说没有,但表示可以向其他的工人问一下。她让记者留下联系方法,还要求描述一下钱包的样子。末了,她再三嘱咐记者,如果哪位工人真捡到这个包,记得千万要给那个工人一点报酬,“这是行规”。
当记者问女工以前有没有捡到过钱包时,她的话匣子马上打开了:“我发现过不少的,特别是在茂密的绿化带之间。这些钱包大多都是贼骨头偷到了,拿了里面的钱后扔掉的。而且如果有工具捞捞河道,还能捞上来更多。”
“之前我捡到皮包也是直接丢掉的,也没什么用。但后来出现了一些收这些皮包的人,我才知道他们是拿这些钱包找失主去了,顺便讨点辛苦费。”女工表示。
当地还出现职业“收包人”
在交谈中,女工提到一个群体,那就是专门来收捡到的包的一群人。
记者碰到另一位环卫女工,也提到了这些人:“其中有一个平头的男人,年纪大概有30多岁的样子。他每天起得比我们还早,然后就在城区里逛,碰到我们扫地的就问有没有捡到包。如果有,他就会根据包里的东西出价进行收购。”
据这位女工回忆,那个“小平头”会给10到50元不等的钱来收购捡到的皮包。
“大家后来才知道,那些人把包收过去后,根据包里的信息去寻找失主,然后把包归还讨些好处费。”据女工描述,得知这些包的去向之后,他们那些环卫工人就不再卖包了,而是自己开始找失主,拿报酬。女工表示,她今年捡到过3个钱包,都找回了失主,总共拿到了400元的报酬。
还包报酬的“起步价”是100元
随后记者来到路桥路北街道垃圾中转站。一听记者是来找包的,几名工人顿时来了劲。
记者问起如果有人拾到包的话,一般需要给多少报酬,环卫工人们马上争相作起了介绍。
“这个看你自己客气了。按照一般情况,基本上都是100元起步。”一名30多岁的女工表示,如果遇到一些不懂“行规”的失主,那就要给些适当的提示,如果对方肯给钱,还要学会讨价还价。“碰到对方只给50元的,你可以要求100元。”
这时,旁边一位工人突然插嘴:“也有些失主没那么好商量,千里迢迢送包过去,不仅不给钱,还反口诬赖说是我们偷了包。”原来,这位工人的一位老乡就吃过这样的哑巴亏,送包过去要钱没拿到,还被失主当成是偷包勒索并要报警。“可怜的老乡忙活了好几天找失主,结果不仅没拿到钱,还倒贴了30元打车费。”
见记者要走,一位工人还提醒了一句:“要找包记得到门口贴张寻物启事,希望比较大。”记者顺着她指示的方向,果然在中转站对面的墙壁上找到几张寻物的告示。
如此“做好事”引发争议
这样的“秘密”普通市民们知道吗?他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蒋女士表示对这个情况早就有所耳闻,但她对这种有偿的“做好事”表示不可理解。“虽然帮助别人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是件好事,但如果指望做这好事来换钱那就显得有些俗了。这样的好事干脆不要做。”
“我觉得给点辛苦费也可以理解,但对方不应该主动索要,甚至狮子大开口。”有过丢包经历的罗先生表示,钱是小事,关键是包里的证件、银行卡等东西补办非常麻烦,因此他会冲着这一点给钱的。
还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伙子表示这样的事情还是头回听说。他觉得很吃惊:“还有搞这个赚钱的?乐于助人本来就是应该的,这样做真是不光彩!”钱江晚报通讯员 何加成 钱江晚报驻台州记者 陈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