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降雨,太多的重型车辆压得路面“千疮百孔” 昨天记者得到了个好消息:二次大修方案已酝酿中
“最差的城市道路之一。”曾被网友这样戏称的台州开发大道,经过上阶段的持续降雨,又随处可见窟窿,坑洼不平。
作为台州主城区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道,经常性修修补补,为何如此不堪负重?何时能得以舒坦和畅通呢?
近日,记者了解到,由台州高新区牵头的关于开发大道二次大修方案正酝酿,不久将出炉并实施。
现场
持续降雨,开发大道又是“千疮百孔”
3月5日,持续多日的阴雨后,天空终于稍稍放晴。
上午9点左右,记者驱车从万达广场边上,即从与白云山南路交叉处拐入开发大道。
往东行驶至东环大道,这一段还是比较平坦的,路上的柏油也鲜有毁损。
驶过东环大道红绿灯后,就明显感到了颠簸,路面不时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窟窿。
再往前面开,前方的车子已经放慢速度,为避开窟窿,有些车子就得不断改变车道,不停地左转右转。
到了台州移动公司附近,“吱”的一声,车子的底盘和路面来了个亲密接触——在靠近一座小桥时,因为坑洼,底盘擦到路面。
越过机场路后,道路破损就变得严重了,窟窿的密度也渐渐加大。有些路段,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行驶中得更加谨慎了,一不小心,就从窟窿颠簸而过,“咔嚓,咔嚓”,考验司机的技术和耐心。
十来分钟,开到与疏港大道转弯处。这里的路面破损更厉害了,窟窿更密,各种坑洞数不胜数,路两旁还有一道道长坑。
在这交叉口边,开发大道的北侧通道上,中间直行车道的两个大窟窿,彼此相连着,直径起码一米以上,深达20厘米左右,虽然天晴,但积着水。
不得已,在窟窿的边上,有关部门放置了一些警示标志,过往的各种车子也只好绕中间车道,缓慢前行。
“为什么这么容易坏,是否质量问题呢?”
“一直在修修补补,这样也不是办法。”
“车子太多了,特别是载重车。”
……
记者向过路的司机和路人作了随机采访,他们对大道的破损都表示担忧,也充满了许多期待。住在机场路附近的陈先生说,因为工作原因,常常晚上开车经过这条路,开车变得很小心翼翼。
城市道路怎能承担公路功能
调查
与市府大道、东海大道等一样,开发大道作为台州主城区的一条东西主干道,建成于2011年,迄今将近10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条大道为城市的扩容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从建成通车后,开发大道就承受着不堪负担的载荷,一直成为社会和市民关注的焦点,本报也曾多次跟踪报道。昨天,记者查阅了台州市12345热线,几乎每周都会有投诉,各种新闻也见于报端和网络。
2014年,也就是建成使用3年后,台州经济开发区(现为台州高新区)投入近4000万元,进行过一次大修,至今也不到5年,又是伤痕累累。
开发大道为何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困境呢?连日来,记者现场体验后,不断走访相关部门,以及一些专业人士。
“让一个文弱书生去干粗活,能不为难他吗?”曾就职于交通部门的林先生,一直关注开发大道。他分析说,从一开始,这条城市主干道就承担着国省道的功能,造成短期损坏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设计标准过低。林先生介绍说,也许在规划和设计时,没有很好的预判到开发大道所承载的“开发”压力,起初就按照普通的城市道路设计,并非像高速公路、国省道那样,譬如在路基方面,采取“分层压实,等载预压”等措施,提高路基坚固程度。同时,对于路面来说,比起国省道来,城市道路采取柏油,行车更有舒适度,但牢靠度就自然打折。
其次,城市道路成名副其实的过境道。近年来,进入城区的各种大型货车,尤其是挂车,由于市府大道、东海大道及环线等都已禁入和限行,开发大道几乎成为这些车辆唯一的过境公路。
开发大道自通行起,车流量节节攀升,更汇集了各种大中型货车和工程车。昨天,记者在开发大道体验时留意到,在等候红绿灯的车辆中,一半以上非小型车辆。“台州城区的发展,特别是滨海集聚区的开发和建设,能少得了货车和工程车吗?”林先生说。
台州城乡规划院专业设计人员小方为此作了个比较:一条道路,重型货车碾压每天2000次,相当于小型车辆1万次,对道路的损伤实际还远远不止。
因此,目前,大家最直接的认定,开发大道之所以承受不了负担,就是这些重型货车的载荷。
第三,养护维修的非专业性。道路畅通离不开养护,相对于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来说,城市道路的维修和养护就不及前者的专业和及时,往往“头痛医头,脚疼治脚”——虽然,在2014年,开发大道进行了一次大修,但之后总是不断地小修小补,效果不理想。
记者了解到,针对上阶段的持续下雨,负责道路维修的市政部门为了这些窟窿,也没少作业,疲于奔波。“往往今天补上去,第二天就碾坏了。”市政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话时,一脸沮丧。
同时,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多头管理,导致养护的资金、修缮的统一指挥等出现诸多问题。
据了解,整条开发大道现划分为两段,以东环大道为界,分别隶属椒江区和台州高新区负责管理维修,具体还涉及行政执法、城建及交警等多个部门。
“且不说高速公路,就是国省道和县道乡道,交通部门都安排专门的道路维修资金,而城市道路养护靠区域财政支持,在使用的程序和途径上就未能那样及时、快速和充裕。”林先生说。
再次大修和等待维修
出路
那么,不堪负重的开发大道,该如何减负呢?对症下药,林先生认为,在无法纠正道路整体设计标准的现实下,在大修中,应设法提高路面的维修标准,同时,加强重型货车的管理更是刻不容缓。
“我们也急啊。”王海芳,刚刚分管台州高新区的建设和水利工作。昨天,记者找到她的办公室时,她正在和台州城乡规划院道路设计的两名专业设计人员商讨开发大道的事,主要关于开发大道的大修方案。“因为方案正在酝酿、准备阶段,还要按程序招投标,现不宜公开。”
采访中,王海芳和城乡规划院的设计人员也同意林先生的分析,认为接下来大维修时,即使路基无法翻工,也会想办法提高牢固程度。目前,设计人员正在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详细调查大道的破损程度,精准做好道路“取芯”检测、“弯沉”检测等工作。
对于市民高度关注的重型货车超载超限问题,记者也采访市交管局相关部门。据介绍,目前交警部门依靠天网工程和大数据,采取更严格的手段和处罚措施,对过境的货车和工程车进行全方位监管,一旦发现严重超载现象,给予严厉处罚。“但是,对于众多运输企业来说,鉴于目前的运输成本,如果完全不超载,恐怕也不现实,我们只能严格管理,尽量减少对道路的损害。”
调查中,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要解决开发大道的超负荷运载,还得进行车辆分流。据悉,在其南边正紧张建设中的现代大道就是按照等级公路标准设计,等其建成通车后,开发大道不再是唯一的过境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减负,但预计还得等待数年。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