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8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搬出小破房 住进新楼房 台州人日子更美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2 09: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房子是每个家庭安身立命之所在,对于经常被台风光顾的台州,这里的老百姓更能够体会这句话的意义所在。
    数据显示,2004年登陆我市的台风“云娜”,造成我市46941间房屋倒塌,213163间房屋损坏。
    而在和台风的抗争中,台州人告别了在屋顶瓦片上压上石块的石头房,纷纷建起了钢筋水泥的立地房,即使是直面台风巨浪的石塘人,也能够在自己的房子里安然度过台风。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台州人搬进了城里的高层楼房中,再也不用在风雨中担惊受怕。截止到2017年末,台州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2.71平方米,农村人均为57.75平方米,城镇人均49.05平方米,远远超过全国人均住房面积40.8平方米。
    样本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台州人搬出了小破房
    住进了新楼房
    “40年前,我肯定没想过现在能够和老伴两个人,住在3室1厅2卫140平方米的大套房里面。”说起改革开放这40年来家里住房的变化,家住椒江区景元花园小区的市民林毕富不无感慨地说。
    林毕富今年78岁,退休前他是海门机床厂的一位工程师,从事机械维修等工作,在当时算是厂里重要的技术骨干。“我在机床厂干了十几年,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那时候的他和其他工人一起,住在厂里的集体宿舍里面,4个人住一间,上下铺,其他洗漱都需要去集体的洗漱间完成,半夜上厕所都要穿上衣服到外面解决。
    “那时候,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林毕富说。结婚后,他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在路桥金清教书,平时住在娘家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面,而他则继续住在集体宿舍,由于交通不方便,两个人见上一面都很难。
    为了解决他的住房问题,厂里给林毕富家安排了临时的宿舍,那里原本是机床厂的图书室。“白天是图书室,晚上就是我们一家住的地方,就这样将就着过了几年。”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海门机床厂集资建房分配给厂里的员工,林毕富才有了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套房子位于椒江中山路,只有50平方米左右,住着他的父亲、他和妻子以及一对子女共5个人。
    “那个房子只有两个房间,厨房餐厅等都在一起,非常拥挤,女儿和儿子渐渐长大,住起来就非常不方便。”林毕富说,因此,儿子和女儿都特别地努力,希望能够赚钱,改善家里的住房条件。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林毕富的儿子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为了给儿子张罗婚事,他和老伴咬咬牙,在椒江白云新村小区买了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套房,作为儿子的婚房。
    “儿子女儿各自成家立业后,都自己买了房子,家里就没有了住房方面的压力。后来,儿子住进了自己的房子,我和老伴在白云新村的房子也住了一段时间。”林毕富说,那段时间,困扰这个家庭几十年的住房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十几年前,林毕富和老伴相继从机床厂和学校退休,在家过上了退休生活,儿子和女儿逢年过节会带着孩子来看他们,顺便住上几天,白云新村70平方米的房子没法让一大家子人一起住。
    为了改善居住条件,2003年,林毕富和老伴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在景元花园小区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大套房。经过精心装修之后,这套房子不但空间大,居住条件也比以前的房子要好了不少。
    除了老两口自己的卧室,这套新房子还有2个房间,平时空着,过年过节的时候,就可以给儿女们住,一家人能够阖家团圆。
    “对我来说,房子从无到有,从50平方米5个人住,到2个人住140平方米的大套房,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毕富说,而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台州大地上千千万万家庭经历的蜕变。
    编年史
    1988年
    台州正式开展了房地产所有权登记和发证工作,房产证正式面世。
    上世纪80年代末
    临海巾山住宅小区开始开发,这是台州地区当时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住户达2000户。
    1995年1月19日
    台州第一家股份制房地产企业,台州耀江城市开发有限公司在椒江注册成立。
    2000年
    台州完成房屋竣工面积737.2万平方米,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36平方米,其中城镇人均21.5平方米,农村人均44.4平方米。
    2006年
    临海云水山庄、路桥东方翡翠花园列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方远汇景名苑列入国家健康住宅试点,台州康居示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7年
    台州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2.71平方米,农村人均为57.75平方米,城镇人均49.05平方米。
    记者手记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住所,更是家庭的一部分。从古至今,“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直是对社会美好的衡量标准,也是普通老百姓最美好的心愿。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的台州人或是成群结队外出打工赚钱,或是开办起了一家家的民营企业,亦或是做起了各种各样的小生意,钱包也越来越鼓了。随之而来的是,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新楼房,城市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
    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我,从开始记事起,就对老家原来石头垒的两层老房子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给了我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恨的是一到台风天它漏雨进水让人无法安生,还要时刻担心会不会倒塌。
    后来上了初中,有了点积蓄的父母,决定拆掉这幢老房子,在原地建起了3层的楼房。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幢坚固的房子,更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希望。
    从那时开始,村里陆陆续续地建起了新房子,有漂亮的小洋楼,也有普通的立地房,房子的装修也变得日益精美,台风天房子漏水,需要到学校临时安置的村民也越来越少了。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开始在城区买上了套房,带上一家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台州人将会拥有更加舒适的家。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8-8-2 09: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房子本来就不好,台风成了冤大头,怪台风不会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