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支书:持续下雨,库边淤泥被冲垮
进入夏季高温时期,用水问题是居民生活头等大事。日前,黄岩北城街道杜家村村民向本报民情365反映,他们遇到了用水难题,村里的自来水有时变得非常浑浊,村民担忧水质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7月1日,记者进村调查核实。
现场
自来水水量足,却有些浑浊泛红
“我们村子里的自来水全变浑了,大家吃饭洗菜都成问题了。”向本报热线反映的张先生介绍,6月28日早上,张先生放水洗菜,打开水龙头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水居然是红色的,本想着只是一时的,水龙头开着放放就好了,结果放了半个多钟头,还是浑浊的,出门一打听,整个村子都是这个情况。
7月1日上午,记者走进张先生的家,他先打开水壶里的水给记者看,“口渴了要喝水,只能沉淀一会再烧开了,可是茶水看上去黄黄的。”
记者看到,水壶的下层依旧有一层泥浆,记者随即喝了一口水壶里的水,有一股浓重的泥浆味道,“我们也知道喝了不会有事,可是家里还有小孩子,总是不放心啊,也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
随后,记者拧开厨房的水龙头,水“哗哗哗”地流,水量很充足,但水体还是略带点浑黄,但比起原先茶壶中的水,则显得干净多了。“可能大水管连续放,好多了吧。
“以前也有这种情况,最近好像更严重点。”
“得找找原因,不能老喝‘红糖水’。”
“每年都交水费,怎么让我们喝这种水?”
……
在随机走访中,村民除了怨言外,更希望村里能彻底解决自来水的泛红变浊现象,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调查
村民:自来水泛红可能是水管铁锈所致
那么,水量充足的自来水,为何时常发生泛红或浑浊呢?记者通过走访,进一步了解其中缘故。
据了解,坐落于黄土岭南麓的杜家村,村内有不少中小企业,除了1400多本村村民,还有上千外来人口,村内用水量很大。
开小超市的村民老李告诉记者,过去,村后有两个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小水库,基本能满足村民生活用水。后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剧增,且存在严重浪费现象,有时会出现用水困难。
于是,四五年前,在街道的指导和帮助下,杜家村也引入了长潭水库的水,供水量得到彻底解决,并且开始收取水费。
但为了继续使用原先山上的水库,进入村内的大水管阀门采用切换方式,即将两路自来水并存使用。
“这样,问题就来了。当小水库那一路停用一段时期,再切换阀门使用时,因进入村民家中的自来水管是铁制的,不像长潭大管是塑料管,容易产生铁锈,那自来水自然就成了铁锈水了。”老李用家中的道具给记者作了演示。
反馈
村支书:持续降雨,泥浆冲至水库导致水体变浑
昨天,记者联系上杜家村党支部书记赵云来,他接受了采访。“我们接到群众反映之后,已经紧急去现场调查了。“
“主要是因为我们这里通的是两根水管,一根是我们自己村修建的临岩水库里的水,另一根是长潭水库的水,而污染的原因是,当时我们在修建临岩水库的时候,将淤泥堆砌在河岸上夯实,前几天一直下雨,就将淤泥冲垮了,所以才发生这样的情况。目前,我们已经将临岩水库的水管阀门关闭,只开启了长潭水库的水管阀门,只要村民将残留在水管里的脏水排完就可以使用清水了。”对于最近自来水浑浊现象,赵云来作了这样解释,他不认可铁锈是“罪魁祸首”。
关于用水问题,赵云来说,村里的月用水费用达到3万多元,当时考虑到为了让村里人能少交一些水费,2016年我们就把村里原来用于灌溉的临岩水库,拓宽加深,当作杜家村的日常用水水库,只收取少许的费用,当不够用的时候才开启长潭水库的水管阀门。当然长潭水库的水费肯定高了很多,所以村里给每人每年补助一百块钱水费,多退少补,减少村民负担。
“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同时,对库岸的淤泥做好保护工作,不至于外流,让村民能够放心用水。”赵云来说。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