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6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流淌在血液里的真情 宁溪中心卫生院护士王海红二十年献血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27 09: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3月1日,雨后初晴,阳光明媚,那天是宁溪镇组织集体献血的日子。献血车刚一停好,前来献血的人便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并排起长长的队伍。记者在献血车上拍照时,有位美女手拿无偿献书证冲着镜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她是宁溪中心卫生院急诊室副护士长,也是献血车里工作人员的老熟人王海红。由于有些相识,记者便和她闲聊了起来。原来从读中专开始到工作至今,王海红在献血的道路上已走过漫长的二十个年头。无声的承诺,默默地坚守,她尽自己所能参与无偿献血,尽一份责任,她那鲜红的血亦融入了大众生命的海洋。
源于爱心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 她开始了一场献血“长跑”
献血当天,王海红刚好值完通宵的班。同事知道她要去献血,都劝她改天再献。其实,同事的劝说不无道理,要知道她平时的基础血压不高,顶多90/60,加上她又上了一个急诊的通宵班,随时接待着急诊的病人,一晚上几乎没得休息。
但王海红还是出现在了献血车上。“我平时颈椎、腰椎不好,夜里有效睡眠顶多四、五个小时,献完血后的那几天睡眠质量还好点呢,一会回家就可以补觉了。”王海红打趣道。高高瘦瘦的身材,那天刚献好400毫升血的她,看起来确实有些乏力感。
当记者问起王海红第一次的献血经历时,那场景她还记忆犹新。1997年5月,那时候《献血法》还在酝酿中,当时在台州卫校读书的王海红,作为一名医学类的学生带头作表率,加入到了无偿献血者的队伍。“那时候的我很消瘦,脸色也不好。当时体重未达到献血的要求,自己偷偷在体检单上填了45公斤。体检单出来证明我的血液是健康的,可以献血,当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王海红说。
“你也可以献血吗?”看到王海红也拿着献血表格,当时的班主任看着她干瘦的样子,一脸吃惊。
第一次献血期间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由于兴奋过头,王海红不小心把体检单弄丢了,没有单子就不能献血。为了找单子,她还急得哭鼻子。“感觉那时青春年少傻傻的自己,也有几分可爱。”王海红回忆着。历经周折找回了体检单,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第一次献了血,看着殷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透明的血袋,听着医护人员鼓励和感谢的话语,王海红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血站工作人员耐心指引,热情的服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献血的初体验非常好。”王海红说。节假日回家时,王海红把这事颇为自豪地告诉了父母,哪知道王海红母亲心疼不已地对她说:“你去献什么血呀,这么瘦,你去还不如我去呢!这么一来,不知道要吃多少东西才能补回来。”听了母亲的话,王海红很感动,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那么义无反顾。后来,王海红跟母亲说了一堆献血有益健康的科普知识,老人家这才宽心。
打那之后,王海红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走上了助人为乐、传递爱心之旅。
“小举动有时可以挽回一条生命,这就是幸福感”她坚定了献血的决心,并发动全家献爱心
“适当献血不但对自己毫无损害,还能帮到他人甚至让对方重获新生,这是每一个无偿献血志愿者最高兴、最幸福的事了。”王海红告诉记者,医院有充足的血,那些急需输血的病人才能有生机。
2002年6月,王海红母亲被诊断出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孝顺的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转到台州医院,后又转到上海长海医院。最后,医生决定切除脾脏治疗。手术后,王海红母亲需要输大量的血。王海红记得当时医院调用了好几个地方的血袋才满足输血量。“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些献血者,如果血库血量不足,那些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就有生命危险。”王海红说,想到母亲那件事还有点后怕,这也坚定了她献血的决心。
在母亲病危时,护士告诉他们如果直系亲属有献血证,可以换等量用血。王海红没想到自己的献血证竟然派上了用场,为母亲换来了800毫升的等量用血。
“一人献血全家受益,我不知道平时我们献的血帮助过谁,但那次看着自己的无偿献血证帮到了至亲,我内心真的很激动,也很感激那些献血的人。”王海红说。
那次之后,王海红的父亲也去献血了,本以为上了年纪,体检会不合格,结果过关了。“我记得当时父亲那高兴和激动的神情就像一个孩子。”王海红说,这几年父亲上了年纪不再献血,她和丈夫两人常常结伴去献血。从最开始的200毫升逐渐上升到400毫升,到后来捐献血小板,王海红的献血量累计起来相当于一个人全身血量的总和。
捐献血小板,王海红当时是瞒着丈夫和同事一起去的。回到家后,她和丈夫说了这事。王海红的丈夫也是一名医务人员,“他当时就说献血小板好,听到他的支持,我觉得更有动力了。”王海红说。“细胞是可以再生的,只要身体健康,适当献血不会影响身体,机采血小板半个月就能献一次。”王海红还跟记者滔滔不绝地科普起献血知识来。
四五年前,王海红还抽了造血干细胞采样入了中华骨髓库,如果能配对成功,她说她也会义无反顾的去挽留一个白血病病人的生命。“我们医院里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献血量比我还多,我的都算不上什么的。”采访中,王海红不好意思地说。
“只要身体健康,我会一直献下去”为献合格血液她一直加强锻炼
两年前,王海红和同事们一起去西部各乡镇轮流做征兵体检工作。结束后,她搭乘同事车回黄岩城区。在横街路下车时,她看到献血车,就上车准备献血。但体检结果测出她有点贫血,当天王海红被婉拒在献血车外。之后,王海红每天吃着补血的食品,隔了一段时间后,体检正常,她如愿献了血,不过那次工作者只让她献了200毫升血。
其实王海红有多次由于献血时被检查出贫血而被拒绝献血的经历,为了保证能正常献血,王海红在生活中越来越注意“保养”自己,除了进补,她的业余时间也都会安排健身活动。
下了班后,她每天快走一个多小时;休息日,她和丈夫、女儿跟着户外运动团队一起去徒步穿越、爬山。
“献血之后,身体里都是新鲜血液,我感觉自己比以前有活力了。”王海红笑着说,“现在国家《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延长到了60周岁。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就一直献到截止日吧。”她说只要她的血液是健康的,会在献血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因为自己活在世上,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挽救一个个生命,无愧当初学医的初衷,对得起人们给予的称谓---白衣天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