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5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大田港闸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28 10: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绘图/江竹铭

  民国期间,台州北部流传着“走过大田,要诵(讲)三年”的民谚。当地村民这样解读:“从山区来的人,看到大田这么一块肥美的良田,十分吃惊,回家以后过了三年,还不断跟人说起,大田是怎样一块开阔肥沃的宝地。”
  还有“大田收,临海足”等民谚,都佐证了大田平原在临海乃至台州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灌溉用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灵江最大支流的大田港,纵贯整个大田平原,是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大田港闸建成,提升了大田港的灌溉能力,改善了大田平原的水环境。
  大田港的故事,就从这座闸说起——
  闸内
  大田港上,新闸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钢筋密密麻麻地立于旧闸址上,工人们头戴安全帽穿行其间,一颗颗汗珠让黝黑的皮肤闪闪发光。工地上,木板、钢管、砂土等建材东一堆西一堆,但在不远处碧水青山的映照下,倒也别有意趣。
  “对岸这座山,我们土话叫‘少两山’,山上的塔叫什么,我就不清楚了。”在工地外围闲逛的金孝志告诉记者。
  金孝志是临海大洋街道五峰村村民。
  五峰村号称“闸内第一村”,距离大田港闸最近,有600多人口,400多亩农田,村民多以务农为生,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
  闸的建设,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村民们十分关心,时常跑到工地附近围观建设进程。有的热心村民还会到指挥部办公室帮忙,与工程人员十分熟悉。
  金孝志今年55岁。(原)大田港闸带来的改变,他是深有体会的。
  “我们村有两台水泵。以前,大田港水位高时可抽水灌溉,水位低则抽不到水。做农民的,都习惯了,每天算准时间,在田里等潮水。”金孝志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闸建起来,不用再赶潮水了。因为上游水不再‘哗啦啦’直接跑进灵江,有闸门拦着,一天到晚都能抽水灌溉。”
  “我们村再往上游走,就是邵家渡了。邵家渡种植的草莓很有名,你听说过吧?草莓受不了旱,要是没有大田港闸,邵家渡的草莓种不起来。”金孝志说。
  他回忆,幼年时曾遇过咸水倒灌,尽管次数不多,但印象很深刻。海潮特别大而山涧溪流干涸时,海水便从椒江溯至灵江,一路溯至大田港,“咸水对农作物和土地是非常不利的。”
  闸建成后,咸水倒灌再也没发生过,闸内从灵江倒流而来的浑水变成了上游溪涧下来的清水,“水质改善,对提高农田产量有帮助。”金孝志说。
  闸外
  54岁的冯尚兴住在“闸外第一村”——大洋街道五孔岙村。五孔岙村有380余人,农田100余亩,主要种植蔬菜。
  建闸以前,与闸内村民每天盼潮水不同,闸外村民最烦恼的便是“初三潮,十八水”。“大潮一来,靠近大田港的农田就要遭殃。潮水过后,能抢救的救一些,基本上每个月都得重新种。”冯尚兴说。
  “上游水也影响我们,降雨一密集,农田就难保。有句老话叫‘天(台)仙(居)配,大田会’,说的是始丰溪和永安溪一发威(指洪峰相会重叠时),大田平原就成了洪涝灾区。”他回忆,“台风来时更不得了,灵江港岸的泥土被洪流卷走,村民的楼房屋基普遍较高,有时也会受灾,处在低洼地势的农田更不必说了。”
  (原)大田港闸建成后,大田港的流量受到人工控制,水位得到调节,闸外的村民也成了受益者。
  此后,陆续有企业到村里投资建厂房,给村里增加了工作岗位,也让村集体经济更多元化。有村民猜想,大概是有了闸的保护,企业主不怕厂房等财产受损失,“再说了,在五孔岙村,工业生产用水不用愁,肯定有保障。”
  老闸
  72岁的项国枚,退休后被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聘为专家顾问,帮助解决水利工程中的难题。1979年至1990年,他供职于临海市水利局,全程参与了(原)大田港闸的设计与建设。
  (原)大田港闸于1987年动工,1991年建成。“大田港闸是牛头山水库配套治理平原洪涝灾害的工程之一,功能以挡潮、排涝为主,兼蓄淡、灌溉,还负担供水任务,设计排涝流量为每秒541立方米,排涝面积280平方千米,灌溉面积7.9万亩。”项国枚介绍。
  项国枚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河海大学),(原)大田港闸是他工作后首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中。他只记得,当时很兴奋。
  在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帮助下完成水库与闸的选址后,他便夜以继日地投入到设计中。大约花了半年时间,通过大量测绘与计算,他完成了设计图纸,并通过审核。
  他回忆,(原)大田港闸在建设中采用了多项当时颇为先进的新技术,例如在台州首次采用钢板闸门(此前多为混凝土闸门,较重,启闭所耗动力较大),再如采用了液压式启闭机和升卧式闸门(可节约成本),对闸门进行了喷锌处理(可防止生锈)等。
  由于这些创新,完工当年,该工程在临海市斩获一个科技先进奖项。
  新闸
  在永宁江闸和金清新闸建成之前,(原)大田港闸曾是台州规模最大的水闸。随着时间推移,老闸对村庄的保护能力下降,应对水患似乎变得有些力不从心。
  “2004年,台风‘云娜’来的时候,农田几乎全被淹没;2013年,有一回洪水也没过了闸顶。”金孝志回忆。
  “原闸的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挡潮标准为20年一遇,这在当时算很先进。但过了20多年,建闸标准有了变化。”大田平原排涝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徐友锋告诉记者,“如今,灵江北岸防洪堤已基本建成,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挡潮标准。而原闸闸门顶高4.7米,远低于灵江50年一遇的洪水位8.43米,存在安全隐患。”
  2014年,老闸被拆除,在原址上新建五孔主闸,工程期间使用一座临时排水闸完成导流任务。新建的大田港闸不仅各项标准提高,从效果图上看,比老闸更美观。
  徐友锋介绍,“闸的主体部分已完成,接下来就是地上闸室的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大田港上就会有一座靓丽的新闸面世。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