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0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让古城真正“满街文化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8 09: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市民在临海图书馆里选书

  报告表述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坚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用博物馆、卢乐群艺术馆、广电传媒中心。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礼堂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文保单位保护,全力冲刺台州府城墙“申遗”工作。深化省级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办好古城文化节、撤县建市30周年纪念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扶持文化创意设计、影视等产业。
  ——摘自中共临海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
  所见所闻
  所见所闻
  春节的年味儿还没散去,气温也在个位数徘徊。正月初十上午9点半,临海东湖岸边的图书馆,早已坐下不少读者。
  底楼大厅一侧,几台数字阅读机,相比传统的借阅方式,变得方便了许多。在面板上搜索到所要找的书籍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下载该书的电子版。图书馆馆长彭春林介绍,临海图书馆原本不到40万册藏书,数字阅读机的资源库与北京图书馆联网共享之后,能提供的书籍资源要丰富得多。
  二楼的借阅室,不少年轻人围在书架前借书还书。市民小杨是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寒假回家时借了几本书,正月里腻了各种聚会聚餐,躲在家里看几天书调节下脑子。而三楼儿童借阅室则更加热闹,不少孩子拉着父母的手,挑中喜欢的图书就地翻看。一名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图书馆正月初一就对市民开放,早上天冷人还算少,到了午后,才是馆里的借阅高峰时段。
  市民的阅读氛围,可以说是城市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海在文化方面的建设,正逐渐向“历史文化名城”回归。记者在临海市文广新局了解到,2013年临海被评为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于2014年高质量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检。
  为了让市民在精神文化方面有更好的硬件保障,临海目前已启动文化广场综合体工程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博物馆新馆主体结顶,进入布展阶段。不仅在市区,在范围更广的农村,临海全部行政村(社区)都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与村级图书室,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并建成村级文体广场101家,农村文化礼堂115家。
  除了市民个体的文化需求,近年来临海对古城历史的继承和发扬,也很有看点。2014年在临海开拍、2015年底在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在古城掀起热潮;台州府城墙在“申遗”进程上取得的新突破,更让古城多了一份历史厚重感。
  未来规划
  如果说图书馆、博物馆东西“拱卫”的东湖,被誉为临海老城区的“明珠”,那么如今与东湖交相辉映的,则非灵湖莫属。现如今,漫步在灵湖周边,璀璨湖景仍是市民的主要欣赏内容,但记者了解到,在临海的下一个五年规划中,灵湖这颗明珠,将被文化的光圈环绕——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等新建文化场馆的新址均选在灵湖畔,若还不足以在灵湖边形成强大的“文化气场”,那么“环灵湖文化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更能保证灵湖圈今后的发展,必然朝着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前进。
  加入文化元素后的灵湖,显然不是如今单纯柳岸亭台的风景魅力可比拟。记者在临海市文广新局了解到,目前,新博物馆、新图书馆等新址的地块落实、外形设计等工作均已到位。
  而灵湖畔文化场馆的建设,也只是临海新城区文化阵地建设的其中一个板块,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让市民感受到身边浓厚的文化氛围,才是最终的目标。
  据了解,在“十三五”时期临海文化发展的任务栏里,还包括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50家,使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成率达到省定的25%;建成15个达标综合文化站,独立馆舍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100%以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逐步推进城市书房、掌上图书馆,并网整合市馆、镇街分馆、农家书屋,全市新增藏书50万册,设立3个24小时图书馆。
  五年后再看临海,将基本建成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专家解读
  临海市文广新局局长 苏小锐
  “千年古城府、满街文化人”,这句曾让临海人引以为傲的评价,其实目前看来,总让人脸上有些发烫。扪心自问,眼下的“千年古城府”,离“满街文化人”还有段不小的距离。
  在一份近期公布的全省文化指数排行榜上,临海所处的位置,实在不容乐观。尽管排行榜的统计项目和方法并不一定能全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化水准,但总能看个大概——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还是市民藏书量、阅读量等指数,临海都处于中下游水平。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由每一位市民的文化素养共同组成;而每个市民的文化素养,与个人的阅读习惯息息相关。而如今许多年轻人、甚至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都略显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可能有人说,互联网上照样可以获取信息,手机上同样可以读书看报,而且选择余地更大。但相比阅读纸书,网上的内容一来鱼龙混杂,难以分辨精华糟粕,再者碎片化的阅读,很难使读者产生自我的观点和见解。
  腹有诗书气自华,十年前读过的书,很可能书中的内容都已忘记,但读者的言行、气质、思维方式,却会在阅读中逐渐受到影响,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观点。累积的阅读量,会转化成读者自身的智慧和才能,继而触类旁通,支撑读者对自身所学的专业学科的探索。
  市民期盼
  卢先生(临海湖畔尚城业主):不必抱怨环境不好,其实这座城市,一直不缺乏让我们享受文化生活的所在。东湖灵湖畔的筑石小道,可以漫步闲游;江滨绿道边的茶座雅肆,尽可品茶闲话;至于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完全可以去挥霍闲暇时光。在酒吧狂欢整夜,只留下一日宿醉;挑灯看一晚好书,却可受用终身。
  陈先生(机关职员):临海有许多名士先贤,这是市民引以为傲的资本,但“千年古城府、满街文化人”不应该仅仅指临海的历史和过去,更应该成为当下古城的写照。若今人平庸浮躁,却拿古人来打扮城市名片,长此以往,临海的文化也会黯然失色。
  
  
  屈女士(媒体从业人员):我们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但单纯城市硬件设施的提升,却不代表人文素质同样提升。提升市民素养,不仅靠自觉,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渲染。希望若干年后,临海这座古城将更加富有书卷气。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