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有人到宁溪灯会不?有的话可以联系我 QQ41373328 15057662327(685358)
二月二灯会”是宁溪独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相传在南宋时就已开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的灯会,一般都安排在“一夜鱼龙舞”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宁溪的灯会活动却在二月初二?据说因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到处都在举办灯会活动,所以宁溪特意将灯会推迟到二月初二“春龙节”,这样既可以先学习别处的经验,取长补短,又能够让别人也有机会到宁溪来看灯,于是就有了“中华元宵皆三五,宁溪灯会独二二”的独特习俗。在“春龙节”办灯会,同时也含有祈祷风调雨顺,祝愿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六街花灯光铺地,八宅鼓乐音盖天”,这是描写传统宁溪灯会盛况的一副对联。古宁溪街共分为八宅,每年办灯会由八宅轮流主持。一般都在二月初二日上灯,初八日落灯,到了上灯日,各宅都要高高地竖起一根灯柱,在“T”形的灯架上煞为壮观地挂上九盏大红灯笼,这就是“九连灯”。另外,每宅还在街口搭建一座“虚空亭”,安放本宅的“保界爷”或“财神爷”。又在旁边筑一间鼓手亭,一群吹鼓手在亭子里从早上一直吹奏到晚上。灯笼高挂,鼓吹声声,灯会热闹喜庆的氛围马上就渲染出来了。灯会期间,家家户户门口都要贴春联,挂彩灯。传统的彩灯式样也是名目繁多,有纱灯、提灯、玻璃宫灯、荷花灯、稻矮灯、走马灯和各式各样的动物灯等等,不像现在全是从店铺中买来的清一色的大红灯笼。灯会的第一夜叫闹街,八宅各自组织锣鼓队进行沿街演奏,或在自己宅的“虚空亭”内敲锣打鼓,宣告今年“二月二灯会”活动开场,接下来的各夜都要“迎老爷(神像)”。通常在初四夜进行大迎,掀起灯会活动的高潮,因为初四是宁溪集市,永(嘉)、乐(清)、仙(居)、临(海)、黄(岩)边境趁到宁溪赶集之便前来观灯,或走亲访友的外来群众特别多。这一夜每宅都要组织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参加迎灯,每支队伍由两面敲十三响大锣为前导,称之为“十三记锣”,接着是高举着的长方形“高照”,“高照”后面跟随着大红提灯、龙旗队,紧随在后的舞龙、舞狮、台阁、闹湖船等游艺项目则边走边舞,吸引了众多的目光,然后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稻矮灯、荷花灯、动物灯等各式各样的彩灯顺次出场。再就是节奏整齐、韵律铿锵的锣鼓队和乐队。抬在最后面的是各宅所奉的“老爷(神像)”。宁溪虽为山区集镇,却有五、六条长街,足有五、六里长,迎灯队伍以宅为单位,按照事先商定的迎灯顺序,沿街缓缓地巡回一周,在小横街没有拆建之前,由于直街和小街仅一水相隔,迎灯队伍在此能首尾相见。因此是公认观灯的最佳场所。每年都是人山人海,观众如云,现在观众一般都集中到了笔直宽阔的钟楼路上。迎灯绕街一周大约需要二、三个小时,迎灯队伍一边走一边表演各种节目。这时候真可谓:锣鼓喧天冲霄汉,灯光铺地映星河。街上人流如织,远远看去,只见灯如长龙,分波裂浪,人似海潮,前呼后拥,场面热闹非凡。
当灯的队伍,人的海洋终于在大街上一一走过,观灯回家的人们还沉浸在热闹、欢庆的气氛中,兴犹未尽地谈论着今年灯会的盛况,这时,最具宁溪古文化特色的《作铜锣》悠扬的乐声,正由远而近,缓缓地流过街头,而后又由近及远地渐渐远去,周而复始,不绝如缕,令人回味无穷的悠悠乐韵,渺若天籁,在开始静寂的夜空中回荡不息,一直持续到了天明。
宁溪“二月二灯会”活动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彩,集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杂耍、游艺等活动于一身,是一次民间艺术的大荟苹,在整个台州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对宁溪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解放后灯会曾一度停止活动,直到1985年才恢复这一传统节日。现在宁溪“二月二灯会”活动,一般三年一大迎,每年一小迎。灯会活动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但形式有所简化,内容有所拓展,像加入了现代的彩车、节日灯和其他的各类现代文化活动,由原来只有农民参加的民俗活动发展到全民参与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宁溪“二月二灯会”不仅是一个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积淀,就像宁溪的山山水水已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心灵深处,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很值得我们去珍惜、发掘,努力使它发扬光大。 |
-
3.jpg
(71.95 KB, 下载次数: 47)
宁溪灯会(图
-
23.jpg
(72.45 KB, 下载次数: 38)
宁溪灯会(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