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旬好媳妇照料百岁瘫公公
——天台金鑫凤维系52年的孝心
图为金鑫凤照顾公公。 袁武麟摄
本报记者徐 平
本报通讯员许式统
走进金鑫凤家,一股栀子花香扑面而来。中等户型的商品房内摆设简单,整洁大方。
见丈夫带进了客人,一个眉眼带笑的中年妇女热情地过来招呼。记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她和七旬老太挂上钩。直到她亲口说出了自己的年龄,记者突然感到,或许正是一颗真挚的孝心,才让71岁的她看上去跟50岁左右的妇女一般。
她就是天台县雷峰乡的一名普通党员、52年如一日照顾公公的好媳妇金鑫凤。
“谁都有老的时候”
金鑫凤的公公就住在客厅通往阳台的那个房间里。她说:“这里通风好,老人住着舒服。”
记者走进金鑫凤公公的房间,只见老人在沙发上坐着,见有人进来,就不停地转动着脑袋。这个已满100岁的老人脸庞饱满,从面色上看至少可以减去20岁。
房间内,两边靠墙处各铺了一张床。门口那床上铺着一张皮垫,旁边摆着一张方椅,椅面挖了圆洞,是专门给老人大便时用的。另一张床是老人生病时,夫妻俩照顾用的。
52年前,19岁的金鑫凤嫁到夫家。同年,婆婆得重病去世。婆婆临终前遗言,要求她不要和公公分家,因为公公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自那年起,公公就一直跟着金鑫凤夫妇过。
在那艰难的日子里,金鑫凤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既要照顾公公和爱人的生活起居,还要拉扯4个孩子长大。金鑫凤特别不容易,那时节,她不但要到卫生院上班,而且还要养猪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重压,她从无怨言。
公公年纪大了,脾气也时好时坏,过了90岁后,先后得过三次中风。金鑫凤懂得护理常识,她巧妙地运用饮食和药物的治理,使公公的血压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肠胃功能也比较好。
金鑫凤说:“以前爸待我也挺好的,现在我照顾他是应该的,谁都有老的时候!”
“比亲生女儿还亲”
“爸,吃得出这是什么吗?”金鑫凤凑到老人耳旁,音量有些高,她解释说老人的听力不怎么好。
“是粽的味道。”老人轻声说着,那掉光了牙齿的嘴巴似乎有了笑容。
端午节,金鑫凤包了一些粽子。当天中午,她剥了一个先给公公送上。她夹了一小块递到公公嘴里,老人抿了几口,就知道是什么了。
金鑫凤做得一手好饭菜,很合公公胃口。公公喜欢吃肥肉,她就每天限量喂食,老人似乎明白媳妇的意思,吃过了便不再要。老人胃怕寒,她就不做年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一次,老人想吃当地特色小吃饺饼筒,但没牙齿怎么咬得动呢?金鑫凤就把整根的饺饼筒切成小块。送到老人嘴里时,老人眼里满是泪水。
这么多年来,为了照顾公公,金鑫凤从来没有在外面过夜。偶尔回娘家一趟,也是当天起早去,傍晚前准能回到家里。尤其是公公瘫痪在床后,要是丈夫有事出去,她就守在家里。
“有好几次单位组织退休人员旅游,因为爸需要照顾,就没法出去了。”金鑫凤笑着说,脸上并无遗憾。曾有人劝金鑫凤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去,免得太辛苦。她一口回绝,说那肯定不如家人照顾得周到。
每天,金鑫凤总要把老人伺候好了,自己才顾得上吃饭。天气冷的时候,她自己经常吃的是冷菜冷饭。
金鑫凤的丈夫夏岩富说:“我爸头脑好时,逢人便夸自己有个好媳妇,说鑫凤比自己亲生囡还亲!”
就当是家里多了一个小孩
5年前,老人第三次中风后彻底丧失了行动能力,脑子也时好时坏。
瘫痪后,老人大小便完全失禁,床上经常到处是粪便。起先她用了“尿不湿”,但老人根本无法适应,像小孩一样哭了。
金鑫凤说:“最难的就是料理老人的大小便了。有时刚擦干净,他又拉出来了。”
于是,金鑫凤就想起各种办法,动手用旧被套加夹棉做起了大尿布,晚上睡觉时给老人垫一层、盖一层,然后再盖上被子。
老人睡觉时好动,夫妻俩怕老人着凉,就约好丈夫照顾上半夜,金鑫凤照顾下半夜。下半夜是人睡眠最深的时候,但金鑫凤至少要起床两次,帮老人拽被子。
第二天起床时,金鑫凤先把老人的大尿布和衣裤换掉,然后擦洗全身。一天要擦洗好几次,老人因此从未生过褥疮。
“我最愁的是阴雨天。”金鑫凤说。原来,连续阴雨,换下来的尿布和衣裤就晒不干,整个晾台上就挂满了衣物。
久病床前有孝媳。虽然照顾老人很辛苦,但金鑫凤总是乐呵呵的。她说:“公公虽然瘫痪了,但他知道我们对他好。只要能让他过得好些,我就高兴了。”
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