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3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杜范风骨简论(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15 09: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杜范像


《杜清献公文集》封面



《杜清献公集》抄本书页

二、杜范风骨的形成背景

1.理学风习的熏陶

北宋时,理学家徐中行、徐庭筠父子隐居委羽山讲学,开创黄岩儒学传播之先河。

南宋淳熙年间,理学大师朱熹驻节黄岩翠屏山讲学,黄岩著名学人赵师渊、杜烨、杜知仁、林鼐、林鼒、赵师夏、赵师雍、赵师蒧、赵师端、杜贯道、池从周等和天台的潘时举、仙居的吴梅卿、临海的林恪等纷纷拜其为师。此后,讲学之风日盛,书院不断兴起。

万历《黄岩县志》卷之一《舆地志上》记载:朱熹“绍伊洛正传,驻节于兹,传道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黄岩为独盛。师友渊源,益浚而深,益扩而大,家诗书而人缝掖,宛然邹鲁之遗风矣”。

从此,黄岩文风蔚然,科举登榜者激增,仅南宋时期黄岩籍进士便多达183人,涌现出大批的名士英杰。可以说,翠屏山儒学文化肇始自朱熹讲学,深受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杜范就是在这样的理学氛围中成长起来,成为南宋的理学家和一代名相。

2.地域文化的浸润

历史上的黄岩地处宁波和温州之间的台州区域,东濒东海,北、西、南三面环山,永宁江、金清港由西向东蜿蜒入海,独特的地理小区域造就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并受儒释道三教融通和浙东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开拓创新意识强烈,和合思想薪火相传,兼具海的大气、山的硬气和江的灵气。无论是宋代黄岩城的规划建设,还是兼具航运、排涝、灌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官河体系的构建,以及黄岩人的总体性格特征,均体现“三气”汇聚的鲜明品格。在黄岩籍名人身上,这些品格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杜范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3.家学渊源的影响

杜氏祖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末杜羔为避黄巢起义之乱,迁居黄岩柏山之杜家岙。北宋咸平三年(1000),杜垂象中进士。万历《黄岩县志》卷之五《人物志(上)》载:“台人以进士起家者自垂象始”。官至职方郎中、处州(今丽水)知府。之后,迁居北城翠屏山下,成为杜家村杜氏的始迁祖。

杜垂象之孙杜谊,是著名的孝子,事迹载入《宋史·孝义传》。以祖荫入官,曾任永城知县、梓州通判。再传三世之后,杜氏子孙中出了3位朱熹门人,均为一代大儒。他们是:杜烨、杜知仁、杜贯道。杜烨,字良仲,号南湖。嘉定元年(1208)进士,任东阳县主簿。师从朱熹10余年,“悉得奥旨”,并融会贯通,创立“南湖学派”。著有《南湖先生文集》。杜知仁,字仁仲,号“方山友民”,人称“方山先生”。与其兄杜烨齐名,师从朱熹,并共同创立“南湖学派”。1989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称其“少为诗文,有奇才。既而弃去,研习六经、《论语》《孟子》,考论一时诸儒风旨。宗仰朱熹之学。于《礼》《易》《诗》多所论述,未及成书而卒。”其擅长诗歌,生前著有诗文十五卷,传世有《和范孙闲行溪西得梅花数韵》诗,中有“对梅欲着语,当在梅之外……奇哉天根词,与世呼梦寐”诸佳句。兄弟俩均从祀乡贤祠,并配祀朱文公祠。杜贯道,知仁族人,朱熹高足,为南宋黄岩著名的理学家之一,配祀朱文公祠。

“杜曲传诗书,百年植门户。”(《杜清献公集》卷一《耕甫弟寄示秋怀二章冗不能皆和次韵后章谩见爱助之意》)杜范的自述道出了他的家学渊源。他从小即接受叔祖父杜烨、杜知仁的理学薰陶,读书勤奋用功,能深刻领会圣贤格言大训,付诸行动,青年时代便树立了扶民济邦、革新政治的宏远志向。故刘宰在《杜成己字序》中评价杜范“粹於禀,笃於学,自视欿然,取善无已”(宋刘宰《漫塘集》卷十九)。杜范有二子:杜浚、杜渊。杜浚,字渊卿,好仁重义、淡泊名利。以司直受诏廷对,直言时事。为汀州知府时,停征各县月解粮数十万,人以为不愧家风。杜渊,字源卿,初授大社令,终于浙东提举。杜范的侄儿名杜浒,字贵卿,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左右手,宋亡时死于广州。文天祥《指南录》中多次说到这位视如兄弟的抗元英雄。

三、杜范风骨的时代价值

1.宋韵文化的精髓之一

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指出,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特别提出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宋韵文化体现的最美精神气质就是关注民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这是流淌在黄岩人血液里的精神基因。从杜范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正是宋韵文化的精髓之一,值得子孙后代继承和弘扬。

2.传统美德的绝佳素材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它是中国人民自古至今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春风桃李人应识,要看寒溪涧底松。”(《杜清献公集》卷三《清贞褚道士携罗丈唱和访余求诗予非能诗者辞》)从杜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些精神气质,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形”与“魂”,是当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素材。

3.为人做官的精神标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和政治抱负的重要命题,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所在。因此它深深扎根于历代士人的心中,成为为人做官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历史上的志士仁人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们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杜范就是这样的人。“晦以昭明德,怯以成勇功。用拙巧莫尚,持静动攸宗。惟柔养真刚,自下升稳崇。虚可使实积,小乃与大通。守约博有归,味淡甘无穷。万里以是观,一心须自融。戒哉骄与盈,外强中空空。”(《杜清献公集》卷一《书于立斋自戒并示诸子》)从他身上所表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也是后人为人做官的精神坐标。

4.反腐倡廉的正面教材

反腐倡廉是自古以来政治文化的永恒主题。历代清官廉吏不仅为百姓爱戴和传诵,也受到朝廷的信任和赏赐,并被广为传颂。“道在行藏自古艰,为贫偶出未能还。一从举手遮西日,已恐移文在北山。身入微官韁锁里,心惭大隐市朝间。浮云富贵非吾事,便有功名亦等闲。”(《杜清献公集》卷三《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可谓出丑炫媸惟自叙鄙怀并以见区区敬慕之意姑惟教之是所愿也》)杜范一生安贫乐道、清正廉洁,世所公认。他的事迹,恰是我们当今反腐倡廉的正面典型和绝佳教材。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