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0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北洋:文化赋能 激发乡村活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25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北洋镇持续挖掘乡村文化底蕴,融合引进优秀文化项目,加快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为乡村“铸魂”

每月农历初二、十二、廿二日的上午8时是“潘深河讲堂”开讲的时间,位于北洋镇联群村的文化礼堂里总是座无虚席。虽然来听讲的全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但他们兴致勃勃的劲头和渴求的眼神,就好似认真求学的学生。

“我早上6时就到了,早点来有位置坐呀,大伙可以先‘卖卖白搭’。”虽然讲堂距离家里不到10分钟路程,但村民黄金凤仍然跟往常一样,早早地来了。

“潘深河讲堂”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精神乐园,潘深河老人在2000年左右自办学堂、10多年来义务讲课,感人至深。老人过世后,退休教师林如雄和几个“能文能武”的老伙计接过接力棒,每月定时讲授,内容从天文地理、时事政策到百姓身边事,让老年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得到熏陶。

虽然有很多老人耳朵听不清楚,行动不便,但他们还是会相互搀扶或坐着轮椅过来图个热闹。

“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记不牢,但坐在这里人就是高兴。”年近九旬的老人杨国正虽然耳聋眼花,仍然喜欢来这里。

村民们的心声让这个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年讲堂有了认同感,听众从最初的10多人扩大到目前160多人。

“与讲堂毗邻的灵石中学原为灵石书院,宋代的谢少卿就读于此,近有陈芳允、吴全德、黄志镗等5位中科院院士也在此求学,耕读传家乃我们的传统。”“潘深河讲堂”主讲人林如雄表示,在传承优秀的文化中,让老年人有所获、有所乐,讲堂就是成功的。

既能让老年人老有所乐,也能让幼有所学。“就画直线,一定要中锋运笔。”每逢暑期和周末,北洋镇乡村美术馆成了孩子们的好去处,这里举办的公益绘画小学堂,让他们在缤纷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知识、增才艺。

“我在这里学习墨分五色,学到很多画画知识。”专业的教学让小朋友杨可馨受益匪浅。

而在以前,当地的村民只能将小孩子送到城区去学习美术,来回半天,费时又费力。

在美术馆中享受绘画时光的不只有孩子,美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不少村民起初只是在一旁观摩,受到老师的鼓励,也拿起画笔,乐在其中。

“美术馆活动成了我们亲子间沟通的桥梁,潜移默化滋润着村民的精神生活。”村民张星星说。

美术馆落成后,还先后举办过多次美术展、艺术展。“绘画能让人们养成审美自觉,去发现身边的美。”美术馆负责人吴庆扬说,他希望把美术馆打造成一个公益性质的乡村美育基地,用艺术赋能乡村、服务村民。

乡村振兴铸魂,文化是其中重要的支撑。眼下在北洋镇,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长廊、文化墙、村史馆等景观和场馆引人入胜,散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图书室滋养着村民们的精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知识讲座,生动活泼的文艺演出,形式多样的美德评选激发着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完善文化设施

为乡村“塑形”

在北洋镇称歇村,种植大户王辉望着百亩黄桃果园高兴地说:“今年雨水充沛,周边村种植户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日子跟这黄桃一样,甜!”

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就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村里也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

这几天,在北洋镇称歇村文化礼堂,当地“乡村大使”正在用方言给村民分享“黄岩好人”的事迹。“和讲百搭一样,听得进去。”村民屠苏青坐在台下,听得十分认真,“好人好事听了也很感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原来没有文化礼堂之前,我们是在老村部办活动,但老村部房子比较破旧,活动比较少。”北洋镇称歇村村务工作者王林洁说,“这个文化礼堂建成之后,资源进来了,活动也多起来了。”

文化礼堂的落成,既提供了场地,又引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阵地。在北洋,随着22个村(居)实现文化礼堂的全覆盖,当地以文化礼堂为阵地,开展“文化礼堂+理论宣讲”系列活动,聚力打造好人集中涌现、全民向善学善的“正能量小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已获评浙江好人3例、台州好人3例。

不单单是文化礼堂,让文化迎来活力的还有当地对老街的保护与利用。在潮济老街的严绍明非遗工作室里,非遗传承人严绍明正在向村民们咨询创作意见,确保作品在创意和在地性间取得平衡,随后,他用手中的烙笔创作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火烙画作品。

“将非遗搬进历史建筑,对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来说是一个颇具亮点的想法,为我们这一非遗项目吸引到不少孩子的注意和喜爱,也为我们火烙画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更好地传承下去提供了助力。”严绍明说。

在这里,67岁的蔡青老人拾起老手艺,卖起了棕棚床,屠文君开起了“老屠油漆”店,弹棉花、刻字等特色店铺沿街而设。走在潮济老街,村民与游客和谐相处,古村落文化与现代商贸互动发展,传统文化“根与魂”在这里焕发新生。

“口袋、脑袋都要富。”北洋镇党委委员陈鹂鹂表示,北洋镇将持续发力,打造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群众幸福的新型乡村,以“绣花功夫”提升全镇“文明指数”,让乡村精神文明之风吹拂心田,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