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48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故乡的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2-14 15: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
山中岁月哪得知,但见梅花又一年


生在幽崖亦有主


章甫秋国画《国清寺隋梅》 章容明提供

章云龙 文/图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素为文人与花迷们喜爱。凌寒留香中透出高洁、坚强的品格带给多难的人们向上的力量,清雅俊逸的美姿契合文人们的想象,独天下而春的梅花于是得“四君子”“岁寒三友”之雅称。赏梅、入诗、入画是一件风雅事,梅花在故乡四处绽放,由历史至现实,代代相传。



位于亚热带地区的黄岩,冬日花事渐少,春节期间,难得有一段闲暇时间,梅园赏梅、古建里看梅展是一件不二的文化美事。兔年,九峰报春园千余盆梅花盛开,笑迎八方来客;第十五届梅花盆景展在九峰古民居举办,梅事不断。大疫渐缓,赏梅者纷至沓来,游人如织,细品、拍照,冷洌的寒风下,笑语声划破了宁静的山岙,空气中暗香飘逸,真乃“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梅园气氛欢乐、祥和,与阳光融为一体。小小的花骨朵,承载着一个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繁花冰肌玉骨,人心温暖如阳。

梅花之风骨,诱惑着我。我曾连续数年肩背摄影包,以梅花为题材进行创作。游走于故乡的九峰报春园、古民居与庆善寺塔梅花盆景展、南城药山梅桩盆景长廊、仰山堂边的盆景园等一个个摄梅佳地,留下一张张梅花绽放的风姿,惜乎作品至今仍沉在电脑中,一并留存在岁月里。

我与梅花爱好者倾心相谈,与梅桩经营者闲聊,与摄影爱好者交流摄梅心得。我发现,平面摄影难以展示如游龙般的梅姿。黄岩梅桩,虬枝苍劲,饱经沧桑,数百年岁月的老桩与新花相搭,老树新花,惊人和谐。



黄岩的梅事,始于何时?难以考据。渐入佳境又是什么年代?难以一概而论。历史,总有一些隐秘或公开的通道,还原曾经的旧事。比如文人的诗文叙事,比如典籍的零星记载,比如街巷的地名,诸如此类,都会透露出些许的信息。

《黄岩县志》载:“宋时方山下有亭,自南郊至十里铺,夹现梅花,相续不断,所谓十里早春也。”

十里梅林,曾是宋元时黄岩八大景点之一。想必宋朝四雅之一的插花在黄岩也是十分流行的。

赵占龟,黄岩人,字十朋,为隐士。南宋贤相杜范十分推崇其诗文,称“余自幼闻赵公父子之贤,恨不及识,今幸见其道文,犹可想其飘逸不群之韵。”

祖籍黄岩宁溪的温州乐清人王十朋,为宁溪王氏始祖王从德第十二世孙,有“梅痴”之称,与黄赵占龟为挚友。

王十朋从家乡去杭州经黄岩,宿梅花亭,留下了《过黄岩》(也有人认为词名《宿梅花亭》),诗中写道:“三日离家客,悠然觉路长。梅花十里眼,竹叶一杯肠。诗思贪佳境,眉头忆故乡。江山看未足,回首隔沧浪。”

“梅花十里眼,竹叶一杯肠”一句,有宏大的梅景,有赏梅的愉悦,也有与友人相聚的欢欣。

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后成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他的梅花情缘从未止息。他自号梅溪,作品集为《梅溪集》,传世之作《过黄岩》,留下了一段入史的黄岩梅花诗事。

黄岩历代文人以梅花为诗题写下的诗文,不胜枚举,大多已沉入历史大海中,但仍有不少成为传世之作。以南宋为例,拨开尘雾后,佳作光芒四现。

黄岩南塘(今温岭)人戴复古,南宋江湖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传世的千余首诗词中有不少是以梅花入题的诗作。如《梅花》一诗中写道:“潇洒春葩缟寿阳,百花惟有此花强。月中分外精神出,雪里几多风味长。”再如《次韵梅花》诗中写道:“百花看遍莫如梅,更向群芳缺际开。寒冷怕行门外路,为渠踏雪过山杰。”

其父戴敏也是写诗好手,他在《观梅》一诗中写道:“三杯暖寒酒,一榻竹亭前。为爱梅花月,终宵不肯眠。”爱梅形象毕现。

绍兴年间以诗名闻江湖的丁朗,黄岩太平人,他在《和陆放翁观梅》中写道:“春在岁头开岁晚,人言花早却花迟”,全诗应和陆游,此句写的是梅花开放时间与气温的相承。

南宋黄岩头陀人、善诗文的郑大惠在《柔川观梅》中写道:“梅花在潭上,龙蟠在潭下。起来作甘霖,香尽天下水。”一句“香尽天下水”,足可醉倒赏梅客。

南宋黄岩人任琎,曾任校书郎,其文学才华得到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赏识并荐其为秘书少监,其《山居岁暮》一诗中写道:“读罢羲文先后天,萧然一室袅寒烟。山中岁月那知得,但见梅花又一年。”其中的“山中岁月那得知,但见梅花又一年”极为精到,把归田园的散淡写得淋漓尽致。

南宋知名理学家杜知仁《和成之溪西梅花韵》中的“寒梅我故人,岁必以文会”,道出了梅开时节,以文会友的场景。

黄岩永宁山下人,百首诗作名满朝野,人称“文如韩退之(愈),诗如杜子美(甫)”的左纬,在《梅花》一诗中写道:“几度寻春信,空归及暮鸦。试摇枝上雪,恐有夜来花。望月穿深坞,迎风立浅沙。若同桃李发,谁肯到山家。”文中一字未见梅,却处处是梅,高手!

黄岩柔极人黄菊龙,进士,其传世作品《偶成》一诗中写道:“风吹梅花香入室,日照花影满窗壁”,其意境极为雅致。

黄岩杜家村人、南宋贤相杜范的《和杨兄五言二首》中写道:“纳履终朝役,挑灯独夜思。功名非我事,风月负君诗。菽水谋多拙,山林计未迟。江村梅正好,珍重岁寒期。”身居高位的杜范,向往平常生活的心态毕现。

从这些传世的黄岩文人的梅花诗中,我们读出的以梅为媒交友,以梅抒怀言志,梅花已成生活的内容,也可观照南宋时期黄岩各地梅花遍地的盛况,还有道不尽的风雅。



梅可入诗,也可入画。黄岩或客居黄岩的画家们,留下了不少以梅为主题的画作。时光虽远去,艺术的力量超越了时间,绵绵不绝,并嬗变成习俗与文旅胜地与经济活动。

平生爱为梅写真的宋代寓居黄岩的绘画大家汤正仲,画梅负盛名。元末明初画家夏文彦的《图绘宝鉴》卷四记载:“汤正仲,字叔雅,江西人。扬补之甥。后居黄岩,号闲庵。开禧年(1205-1207)贵仕,善画梅、竹、松、石。”汤正仲富有创新精神,朱熹对其首创倒晕法所画的墨梅评价甚高。其存世的真迹《梅花双爵(鹊)图》,后为清宫藏品,乾隆皇帝珍爱有加,在画上钤盖“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

黄岩城关东门人陈立善,为著名花鸟画家,工墨梅,与会稽王冕齐名,称“元章立善,圈点溪梅。”故宫博物院收藏他的《墨梅图》与《梅花水仙竹石图》。其子陈处亨,号方山,墨梅妙得父亲传授。世称“善亨画梅,黄金三钱”。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在黄岩为幕僚四年,为知县孙熹画的墨梅尤为精彩。

清朝时柏树巷人枣一梅,诸生,善画梅与兰、石。

梅梨巷人、私立“浙江美术专门学校”任校长林求仁(1892-1980),是浙江最早提倡美术教育的人之一,画梅成癖。

一生写有72个剧本的剧作家章甫秋,得画梅高手傅崇黻启蒙,一生与梅相伴。鲍澄文先生在《书香门第 翰墨因缘》一文中评价道:“章甫秋晚年所绘梅花博采王冕之逸气、懒园之洒脱、潘天寿之豪放、陈录之繁茂等众家之长,自成书卷气和人文味。”

多才多艺的儿子章容明深受其父影响,他的水墨梅花,继承了父亲水墨梅花的品格和意蕴,追求心中无梅之境界。父子二人为梅痴,艺坛佳话。



黄岩的梅事积着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与种植传统。至今,方山下的铁筛甘井西侧百年古梅,春晓似锦。积满历史传承的报春园为梅桩集中地之一,为4A级旅游胜地九峰公园最重要的风景之一。

大门口,“千山月色令人醉,半夜梅花入梦香”的联语,乃宋代本邑名诗人戴复古句,由现代书法家欧阳中石书。园内亭台、假山巧夺天工,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修篁摇曳、盆桩斗奇。

园内,有大量高品位的梅花,九峰梅桩盆景已发展到1200多盆,1800盆杂木盆景,30多个品种,十分齐全。黄岩药山脚下的梅桩盆景长廊,云集了数千盆梅桩盆景。

“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陈再米等也在此经营。多年前,当我寻访其盆景园时,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道:黄岩梅桩盆景创作是参照“古、奇、曲、老、瘦”五字欣赏标准,选用百年以上野生梅桩经嫁接而成。黄岩梅桩盆景,在全国获金奖数十次。“黄岩梅桩盆景因对选材、造型、栽培的要求较高,参照自然界中的老梅,结合画理要求,选取‘贵老不贵嫩,贵曲不贵直,贵瘦不贵肥’的桩坯。在造型修剪上,按交枝如‘又’字,交木如‘桠’字,枝条仰成了‘弓’体,左枝易布,右去为难。在栽培管理上,按梅花喜肥、喜阳,枝条短促、枝茂花繁、生长健壮的要求去衡量,所以能达到‘无声诗、立体画’的效果。”

黄岩梅桩盆景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跻身于全国梅花盆景流派各强之中,并被命名为黄岩流派。中国工程院院士、园林及花卉专家陈俊愉教授专门为之题写了“黄岩梅桩惊天下”,成为黄岩梅事中一件值得回忆的事。

“十里梅花生眼底,九峰山色满胸中。”再读乡贤、诗家戴复古的诗,心中豪气满怀。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