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4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宋韵今声 | 这里有风自宋来 不负千年食与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16 09: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美食为我餐,美景为我赏。

一地人间烟火,一半俗世清欢。

黄岩物产丰富,

自古以来美食无数,又依山傍水,

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形成了独特的风俗。

就从那最为风雅的宋代说起,便有一些美食和习俗,记于史册。南宋《嘉定赤城志》就记载了不少台州物产,多为整个台州共有,却也不乏特意点到黄岩的,其中黄岩的橘和甘蔗,时至今日依然闻名。又有一些习俗,自宋而来,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宁溪“二月二”灯会。



“乳柑:出黄岩断江者佳……每岁雨多则倍长,未霜以饷行都贵游,谓之青柑。其径至八九寸者,绝为艰得,园丁豫择以待需焉。”南宋《嘉定赤城志》对于乳柑的记载,点明了“出黄岩断江者佳”。而南宋绍兴年间台州知府曾惇一句“一从温台包贡后,罗浮洞庭俱避席”,更是道尽了黄岩蜜橘在南宋时的社会地位。

橘的俗字为桔,古称吉也,意为吉祥之物。古时,东南沿海的越族,以橘柚为祥物,无论王家、官府、民间,都把橘子作为吉祥果实,用作供奉天神祖宗的祭品。


作为黄岩这座千年古城的美食代表,甚至是形象代表,橘深深地影响了黄岩人的生活,衍生出无数习俗。造房上梁、新娘喜果、婴儿满月、民间“花会”……这些都会用到橘。如今,黄岩还留下了放橘灯、打生、供橘福等独特的橘乡习俗。

每逢元宵佳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盏盏小橘灯漂浮在澄江之上,犹如天上的繁星降临了人间。这就是放橘灯。相传宋高宗避难于台州时,在元宵节遇两艘船,直逼御舟。船头禁卫忙横矛喝问,方知是贩卖黄岩蜜橘的船。在这佳节遇上如此多的橘(桔),高宗觉得是个好兆头,命人把两船橘子全买下来,分赏给臣僚、禁卫。他吩咐大家把下半截橘皮完整地保存下来,取橘皮当碗,贮上油,点起火,一盏一盏放到江上去。之后,元宵节在澄江上放橘灯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无数的小橘灯在江上飘动,承载着人们的期盼和祝福,飘向远方。



橘农以橘为生,橘子产量多少关系着他们的生计,“打生”的习俗便应运而生。橘农用木棒或锄头等工具,拍打那些结果少的橘树的树干,问:“生多少?”答:“千箩万担!”

“打生”不仅是橘树专属,在妇女间也有流行。元宵节晚上,一些妇女,尤其是多年不育的妇女,常常会相邀到结橘最多又偏僻的橘林中去“打生”,祈求橘神赐子。一人手执橘枝去打另一人,边打边问:“会生吗?会生吗?”受打的妇女答:“会生的!会生的!”这场景正如黄岩民间流传着的那首“打生歌”:“结橘树下夜初更,女伴相邀去打生。勿管旁人来笑话,有生有生叫连声。”


祭橘神

打橘生

“平皋晚稻罄登场,小雪村边摘橘忙……竞赛园婆烧短纸,姑苏卖价视多昂?”清代施彬的《摘橘诗》描绘的是“供橘福”的场景。农历十月半,橘子收成后,橘农们拿黄鱼(橘子会黄)、肉、豆腐、糕等四盘头,烧香点烛供拜田头神官,祈求来年丰收,每丘田都要供一下,并要点三冲双响炮仗,意指“碰,彭(碰),树生扒(多)。”



这些都是祈求橘子丰收的习俗。“做橘保安”也类似,那是每年四五月间,橘子刚结果时,橘农们在村头摆上香案供奉神位,家家户户的供桌相连摆成一字长蛇阵,各户的供品都放在桌上,杯盘相接热气氤氲,祈求风调雨顺,结果累累。若碰到病虫害孳生的年头,橘农们会到开口岩天蓬元帅府请令旗。过去在橘林梢头可以看到扎着三角形的小红旗,就是天蓬元帅府请来的令旗。



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

“甘蔗:有竹、荻二种,出黄岩亢山等处。”


亢山即如今北洋镇的康山,现仍有甘蔗种植,谁曾想它在南宋时就如此有名。

《民国黄岩县志》也有记载:

“甘蔗,俗称糖梗。秋冬之际收其茎供食用,亦可榨汁煎炼制糖,称为蔗糖。”

1941年,台州市第七农业推广区(地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黄岩)从温州平阳引进爪哇糖蔗,蔗茎粗,质硬,含糖量高,尤宜制糖;后又陆续引进平阳竹、平阳果和福建糖梗等品种。1942年,县长徐用从平阳聘请技师传授制糖技术,于头陀桥一带生产红糖。20世纪70年代,黄岩发展海涂蔗田,种蔗面积增至近6000亩,年产红糖近千吨,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如今,黄岩的头陀、澄江、院桥等乡镇街道都种有大片甘蔗,其加工的红糖更是十分有名。这也是甘蔗这个从宋代便已有名气的美食,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

2008年,黄岩红糖(头陀红糖、澄江临古红糖)的传统榨糖制作工艺,被列入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凭借着质地松软、形似细沙、纯洁少渣、味道纯正等品质,黄岩红糖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是黄岩首个通过登记保护的农产品。



红糖制作有三个大流程,先是榨汁,再把糖汁放到糖锅里高温杀菌、蒸发去除杂质,最后到糖盘里冷却成糖。古法手工红糖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备糖的功能外,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具有补虚、补血活血、暖脾健胃等功效。还有一种姜汁红糖,是加入了姜汁的红糖,还有调经补血、治疗宫寒等功效。

用红糖做的各类食物,炒米烤糖、番薯庆糕、红糖蛋酒等都是深受喜爱的美食。



“中华元宵皆三五,宁溪灯会独二二。”元宵灯会,古来有之,通常是在正月十五,而黄岩宁溪独在“二月二”。那是因为宁溪地处西部山区,以前交通不便,如果也在元宵节举办灯会,大家肯定会选择去其他地方看,就没有人到宁溪看了。



二月初二又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又被称为春耕节,意味着万物复苏,春耕即将开始。宁溪山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举办“二月二”灯会不仅让大家过完“二月二”可以安心劳作,更有祈祷风调雨顺,今年有一个好收成的美好寓意。

宁溪“二月二”灯会始于南宋,如今已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二月二”灯会并非限于二月初二,通常初二上灯,初八落灯,可以根据黄历提前或者延后,这期间每晚迎灯。其中初二还要闹街,初四大迎。此时,宁溪八宅都会在自己宅的中心地段竖立灯柱,高高地挂上九盏灯笼,即九连灯,让人远远地就能看到。这也意味着灯会开始了。



灯会期间,家家户户门口都要贴对联、挂彩灯。彩灯有纱灯、提灯、玻璃宫灯、荷花灯、稻矮灯、走马灯和各式各样的动物灯。灯会前后,八宅还会邀请戏班做戏,至少做三夜。因而,在宁溪还流传着一句话:“有囡嫁给宁溪街,一年三八廿四夜。”

初四原是宁溪街集市日,附近群众都会到宁溪街赶集,遇上灯会大迎,是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夜,各宅都会组织人员参加迎灯,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抬阁、闹湖船……传统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迎灯队伍沿街缓缓地游一周,需要两三个小时。



✦ 《宁溪传统非遗二月二》 摄影:金炜民

过去交通不便,服务业也没现在发达,在外吃住都在亲戚家居多。遇上灯会,宁溪街家家户户都会宴请客人。久而久之,宁溪民间就有“灯会时家里没客人就不像一户人家”的说法,甚至还会出现“叫客难”的情况。

宁溪有一句俗话:“芥菜剥了剩个蒂。”说的就是灯会时贫穷人家的境况。要是家境尚好,那又是另外一番情景,家里宾客盈门,吃饭都得好几桌。

在“二月二”灯会时,最让老一辈宁溪人念念不忘的,当属必奏音乐《作铜锣》了。它亦称《祝同乐》,是一种大型器乐合奏曲,乐队所需人数少则二十几人,多则不限。此乐亦是在南宋时已有,为宁溪王氏第十一世祖王所所作,在宁溪世代相传。



《作铜锣》最重要的是安静,三更半夜最佳。热闹的迎灯会后,夜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准备睡觉了,这时《作铜锣》才开始登场沿街游奏。打击乐器、丝弦乐器、吹奏乐器等十多种乐器一起演奏出的古乐,穿过老式木屋,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舒缓又缥缈,似催眠曲一般伴随着大家进入梦乡,这也是很多老宁溪人的回忆。

柑橘、甘蔗,

橘习俗、宁溪“二月二”灯会……

这些美食,这些习俗,

浸染了千年风雅,

为人津津乐道。

我们不负美食,不负习俗,

亦不负这千年光阴沉淀的盛世繁华。

来源:黄岩发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