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591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千年古巷梅梨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31 17: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梅梨巷
是黄岩古城曾经的两条小巷
分大梅梨巷与小梅梨巷
呈东西走向
大梅梨巷长164米,宽3.74米
小梅梨巷长183米,宽3.53米
因旧城改造拆迁
2019年被销名


梅梨巷建于何时?我未见确切的史料记载。黄岩县名始于唐天授元年(690),其前叫永宁县等。史料记载,北宋知县范仲温(范仲淹兄弟)之子范世文“凿大井,辟坊巷”。与梅梨巷西北百米之隔的县前街,是历史上黄岩县衙所在地,一度也是最热闹、最繁华的地带。与梅梨巷北百米之远的柏树巷,五代时早已成巷,新罗人居此,名新罗坊。以此推之,梅梨巷建造的历史当在千年以上。




《黄岩县地名志》载:过去这两巷以种植梅、梨而名驰远近,故名。此说有一定的依据。梅、梨是黄岩的寻常物,素有种植传统。历史上,方山下,曾有十里梅林。南宋状元王十朋在《宿梅花亭》一诗中写道:“梅花十里眼,竹叶一杯肠。”

《黄岩风物志》记:(梅梨巷)原名梅篱巷。明代张夔隐居于此,辟梅园,居竹篱茅舍,故名。此张夔非北宋名臣张夔,乃明代梅梨巷人,举人,授望江教谕,升金溪知县。



以梅入名,足见风雅。民国时,曾创办浙江美术专科学校的梅梨巷人、画家林求仁就有“梅痴”之雅号。现当代,以梅桩入盆景,“黄岩梅桩惊天下”。以梅入诗、入画,历史上有一批批文人墨客在黄岩留下了文化印记。


吴越国始渐成形的“五支河”,带给黄岩的不仅仅是水利上的利益,更有经济、文化上的丰盈。梅梨巷西是“五支河”的干河,北有新罗坊桥;南边一巷之隔的桂枝巷,西边是东禅桥。梅梨巷边,两桥横卧,河水流淌,浆声灯影。生活的物资从河中运输,南来北往的旅人乘着木船来到黄岩。假若梅花、梨花盛开时节,旅人上岸,安坐在“美人靠”上小憩;或者,踏花闻香后,安坐一小酒馆,温一壶酒,与小河对话,看季节转换,享江南摇曳的梨花,闻空气中飘来的梅之暗香,与清风明月为伴,快意人生,那是何等的惬意!

行走在这条布满晚清、民国时期建筑的小巷,我无法想象这条小巷在曾经岁月里的文化印记。但从残存的台门、破败的建筑、硕果仅存的名人故居,还有井然有序的院落中,我还能依稀找到一些历史的脉络。




一座城市的魅力,是由一条条街区积淀的文化产生的。文化的核心是人,就像这条不起眼的梅梨巷,走出了不少享誉一方的人。朱家、池家、林家、黄家、周家、罗家等都是梅梨巷的望族,时光易去,许多人都难以寻觅。



在我追寻梅梨巷远去的名人时,远在云南的语言学家王敬骝先生(1935.5—2021.2)来电告诉我:清朝、民国时,梅梨巷最显赫的家族是朱家。从大梅梨巷到小梅梨巷一幢四进的房产都是朱家的,前后都有台门。朱家曾是官宦之家,先祖曾是清廷官员;又是商贾之家,家中曾有朱永和品牌的酒坊等,在民国时期的黄岩有点名气;还是书香之家,朱家子女大多接受大学、师范教育,常有文人云集,诗酒唱和。


如榜眼喻长霖的侄女、国民党中将许康二哥的女儿均下嫁朱家。民国时期朱家七兄妹中大姐朱亦缊下嫁李家,李阳春的店铺即为李家产业,公公李尹希曾为国民革命军66军后方医院院长,曾挽救过不少新四军战士的生命,也曾抢救过国民党军队武汉军区司令员的性命。夫君李畴农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解放后曾任南昌铁路中心医院院长及广州铁路中心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为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如南昌朱哲羆先生,是台州在外有贡献的人物,曾任江西省化学学会副理事长。朱哲鹤曾在国民党时期担任过上海崇明区领导。其子朱翔鹏曾担任过广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联副主席。还有一些后人散落在江西、广东、广西、温岭等地。


刘百闵原住东禅巷,后又在梅梨巷置房。刘百闵与马一浮为挚友,受其指引后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政治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先任教育部长陈立夫的秘书,后曾任南京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学校、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立法委员与中国文化服务社社长等职,曾与陈布雷、陈果夫、邵力子等一起创办复兴书院,是掌控着国民党政府文化喉舌的学者、政治人物。国民党败亡于大陆后,1949年4月他去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筹建新亚书院。1952年去台湾,次年即至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出版著作有《中日文化论集》《孔门五论》《周易事例通论》《管子肄言》等。




汤祝三(1896~1938),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和南洋医科大学,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医师,嘉兴福音医院眼科主任。民国17年(1928)在城内小梅梨巷开设福民医院,医术高超的他曾抢救过不知多少病人。民国27年9月24日,日机轰炸县城时罹难,终年43,人生即在战火中划上了句号。


梅梨巷人林求仁(1892—1980),1922年在杭州创办民办浙江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当时聘请了姜丹书、方干民等著名画家任教,潘天寿先生常来串讲,他从事美术教育44年,培养了一批像张一山那样的知名画家,艺术成就记入史册。其子林伟楠(1912——2012),先经潘天寿推荐上国立杭州艺专高中部学习,受李苦禅先生指授,后入国立杭州艺专,受林凤眠、潘天寿、吴大羽等名师亲炙。潘天寿先生1937年亲自为爱徒题赠诗句:“不是寻常格芳心,淡可寒香春意。新月影篱野水烟,初识前村雪落时。江南春信早,雅客陇头枝。”林伟楠新中国后担任浙江省第一届美术全代会常务理事,一生在浙江各地从事美术教育,直至97岁仍教孩子作画,成就非凡。二子林锷(1916——2019),生逢抗战时期,1938年参军,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军校16期政治科。战争需要,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松阳县42补训团任见习官,三个月后任少尉排长。1943年升任为补训处军训大队上尉大队长。解放后在上海、洛阳火车站工作。也许是受家庭氛围影响,林锷先生虽是行伍出身,书画、京胡功底不弱。二子三女现散布在香港、南京、黄岩,其子林大兴是美协会员,孙女亦毕业于艺术院校,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梅梨巷林氏一家,可谓艺术世家。




革命的风潮。小巷的故事有时即是民族的故事,小巷的历史无法与民族的历史割舍。当日军的魔爪伸进了中华,地处东海之滨的黄岩亦难幸免,唯有起来抗争。民国26年11月,中共党员林泗斋和林尧等,联合进步的中小学教师和知识分子,在城内小梅梨巷成立黄岩文化界救亡协会,希望以此为民族尽力。梅梨巷里涌动着革命的风潮。



一条小巷的历史,难以在短文中穷尽,只能勾勒出概况。当我翻阅着《光绪县志》、民国《黄岩县新志》,我不时能看到梅梨巷人的踪影,有书院时期取得功名者,有新学开播后在晚清、民国时期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有成为本县知县的,或者东渡日本等国,走出一批看世界的梅梨巷人。



来源:掌上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1-3-31 20: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黄岩这些老巷永远回不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4-1 09: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没有论证就把黄岩千年古巷全拆迁了,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1-4-1 15:31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拆都拆光了,现在还来讲,有啥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4-1 15:32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本来可以部分收购,自愿卖的,政府收购加以完善修旧改建,不愿意的,立面修复,水电气进行改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