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0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台州古代战争所留传的“史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29 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黄岩头陀流传的“史诗”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英雄史诗占有一席之地。

台州也有英雄史诗式民歌,笔者少年时听黄岩头陀镇老人“唱山歌”。

百丈岩头喊一声,

芒秆竹叶来杀人。

杀得人头如地勃,

杀得人血好撑船。

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就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战斗的壮丽惨烈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非英雄史诗不能匹配。

“芒秆”,在这首山歌里当地读音为“茅尖”,“芒”和“茅”混用。芒秆和竹叶,黄岩西部山区极为常见普通之物,春夏时节,芒秆和竹叶葱茏翠绿,生机勃勃;秋冬之际漫山遍野的芒秆呈现一派土黄色景象,以致于很多山就被唤作黄茅山。

长大后,为了生计,我时常跋涉在深山冷坳、崇山峻岭之中。在晚秋斜阳的余辉下,亲眼目睹似大刀般锋快的竹叶在摇曳作声,我茅塞顿开,仿佛身临其境,听到百丈岩头喊叫的回声,置身在芒秆竹叶杀人的刀光剑影中。

黄岩四大堪舆胜地之一狮岩山西南有百丈山,山势较高,有陡峻山岭名百丈岭。山歌开头第一句“百丈岩头喊一声”,这个战场所在地“百丈”是实指百丈山,或是虚指百丈高的山。后一句“芒秆竹叶来杀人”,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山上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植物芒秆和竹叶,俨然是古战场上战士们挥舞的长矛和大刀。“杀得人头如地勃,杀得人血好撑船”,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这一句中的“勃”为记音字,黄岩方言将高出皮肤平面的、隆起的部分叫勃,如被蚊子叮咬后隆起的肿块,数量多时就说“勃加勃”。“杀得人头如地勃”,指人头落地,就仿佛地上隆起的一个个肿块。“杀得人血好撑船”,血流成河,场面何等惨烈。由于史诗大部分已佚,要找到主人翁和地点都已不大可能,只能在历史记录中筛选。

历史上几次战争与留传的“史诗”

纵观黄岩历史上几次比较大规模的战争(战斗):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山麓塘岭徐偃王城的兴起与消亡,战争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方山下“壕头”,被认为是一处秦末古战场,尚有箭镞出土,旧有霸王庙,祀楚霸王项羽(项羽没有到过黄岩,原因已不可考),传说有汉兵七十二阵没于此;东晋时孙恩在灵石山下造大船对抗朝廷,《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山有寺,当孙恩作叛,毁材木以为船舸,山石即于空中自然而落,贼每(们)有所伤,故曰灵石山”;宋宣和中,官军结营御寇于佛岭,大败仙居起义将领吕师囊;南宋德祐二年(1276),元兵南下,元将范文虎率师从黄岩进入温州,鲍叔廉奉文天祥之命,领乡兵扼守盘山岭、佛岭和茅畬岭,被元兵攻破,鲍叔廉兵败自刎;宋末,牟大昌率领义军抗击元军,屯兵县西四十里处的将旗岭上,战旗书“大宋忠臣牟大昌,义兵今起应天祥。赤城虽已降於虏,黄山不愿为之氓”,表明了他誓死捍卫领土的决心。牟大昌在黄土岭手执大刀奋勇抵抗元兵,终因兵寡力疲,他和侄子牟天与及数百弟子全部阵亡。元兵一路烧杀,直抵茅畲,牟氏宗族被杀无数,血染江河大地;元至正十二年(1352),台州泰不华与方国珍在黄林洋江面激战,泰不华战死永宁江上,葬于唐门山麓;明朝嘉、万年间抗倭,白石岭有过一次惨烈的战斗,迄今尚存明洪武年间为抗倭而筑的白石关遗址;五尖山东麓的义城岭,也是历代战事风云之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大军从尤溪向黄岩进击,乌岩卢锡畴率三千民团于义城岭阻击,因双方兵力悬殊,民团大败。

以上战争中,山歌传唱的战争场面后几次的可能性不大。首先,这时候,热兵器与冷兵器已经并用,尤其是到了清朝。山歌传唱的情景明显是冷兵器时代;其次,明清离现在较近,记述尚清楚,尤其是抗倭。对倭寇人人深恶痛绝、同仇敌忾,打了胜仗或吃了亏,“账”记得清清楚楚;再次,规模、气势都稍逊风骚。戚继光抗倭,志在必得,力量太悬殊,倭寇没有能力正面对抗。

志书通常将文人悼念古战场的诗作记录下来,千古流传。如元代诗人潘士骥的《壕头吊古》:

遗堑深深深几尺, 烟冷离离涨荒碧。

残锋断匙出人间, 始信昆明有恢黑。

七十二阵谁交兵, 千年恨血吹余腥。

汉王谁死不可闻, 山空日落妖狐鸣。

明代女诗人范秋蟾的《唐门山吊泰不华》:

江头沙碛正交舟,江上怀人百战忧。

力屈杲卿生骂贼,功成诸葛死封侯。

波涛汹汹鲸横海,天地寥寥鹤怨秋。

若使临危图苟免,读书端为丈夫羞。

他们在诗中既描写了战争的场面,又直抒胸臆。而一些流传于民间的山歌,无缘登志书“殿堂”,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由于年代久远,部分留存。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