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9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实践新风沐乡野 文明如雨润人心 ——我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19 10: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夏日,行走在永宁江畔,一路江水一路景;街面整洁有序,随处可见一抹“志愿红”,或进行文明劝导或做志愿宣讲。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礼堂、文明实践“云平台”等各类阵地上传递着正能量。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滋润着群众的心田。

近年来,我区将文化礼堂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整合盘活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礼堂两项“服务清单”合二为一,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六大服务平台,依托志愿服务方式,在全区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全力打造群众的精神家园。

盘活资源  文化礼堂更闪亮

每到傍晚,西城街道迎春社区下埭头村文化礼堂门口,村民络绎不绝。去文化礼堂瞅瞅有啥新鲜事儿,已经成了村民们每天的“必修课”。每周一、三、五和周末,下埭头的“乡村大使”俱乐部里,都有“乡村大使”在这里演出或排练。这些来自我区各地文化礼堂的文艺骨干,或说或唱,或吹或弹,用顺口溜、快板和小品等村民喜欢的乡土文艺形式,用乡音诉乡情,用乡音传乡风。

“以前是我们带着村民组织活动,现在是村民根据需求自发组织活动,有展示平台,有自己的文艺队伍,开展文艺活动不再是难事,村里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下埭头文化礼堂驻堂大使卢荷芳说。

一场场原汁原味的方言白搭,一段段地道鲜活的本土宣讲,一个个活跃的文艺团队,一群群踊跃的志愿者,一座座热闹的文化礼堂……我区依托文化礼堂总部管理体系,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创建优势,将乡镇街道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与农村文化礼堂充分结合,实现阵地建设、人员管理、活动组织协同推进,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发展日趋成熟。我区在实践中心配备专职管理员,在各实践所、站均配备1名以上政治过硬、热心文化、善于服务的“一堂一站”管理员,全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自去年我区揭牌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服务总队和区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以来,今年我区统筹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架构,基本实现区级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村居文明实践站全覆盖。

通过发挥文化礼堂在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等方面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种子播撒到村民的心中,一个个乡村也因注入了文化的因子,愈加活力焕发。

“在资源整合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管是在活动次数还是活动质量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也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和单位关注到这项活动,促使我们形成工作合力,促使城乡群众真正感受到践行新时代文明的魅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廖克炳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我区将通过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和形式,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构建覆盖全区、功能齐全、运行高效、作用突出、群众满意的农村文化礼堂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服务和供给体系,实现文化礼堂“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队伍常驻”目标,将党的政策理论传递到基层一线,将优质公共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让志愿服务遍布在橘乡大地,实现橘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果遍地开花。

因地制宜  志愿服务创品牌

防疫宣传、交通要道值守、防控物资分发、人员排查追踪、密切接触者管理、环境消毒、困难群众帮扶……从年初到现在,在橘乡的不同角落,活跃着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前线。虽然来自不同岗位、不同组织,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名称——志愿者。

疫情期间,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迅速行动,与团区委联合招募了315名青年志愿者,组建了青年愿者突击队,在高速入口等点位24小时轮流开展服务;上万名乡镇、村社党员志愿者自发组成服务队进村居;80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志愿者以“双报到”为载体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黄岩义工协会、慈善义工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等63名志愿者分组结对一线医务人员、援鄂医疗队员家属。志愿者发挥了战“疫”生力军的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徐凤华慈善公益工作室、“汪姐”夕阳红服务队、“红动永宁”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已在我区遍地开花。其中,黄岩义工协会被评为2019年度浙江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我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分队、小队三级队伍架构,建立志愿服务菜单,囊括理论政策宣讲、文明创建、文化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内容。

今年以来,我区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约1000场次,参与志愿者11356人次,活动涵盖文明劝导、助老爱幼、环境清洁、下乡义诊、点亮微心愿等多个主题,在共建共享中有效提升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度与广度。

志愿者们化身成为群众身边的“草根讲师”,用方言帮助群众知晓国事、家事、身边事;他们也是“草根明星”,展示自身才艺为群众带去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他们还是新时代的“雷锋”,在街头巷尾开展公益活动,尽己所能帮助需要的人,并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大家庭。

供需对接  文化盛宴惠城乡

“小朋友们快坐好,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近日,在北城街道下洋顾村文化礼堂内,街道妇联与画画酱志愿服务队共同举办了“奔跑吧,小小宁”拥抱永宁江系列活动——亲子DIY糖水枇杷罐头。

“在村庄走访时,村民表达了希望能丰富孩子课余生活,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的想法。我把大家的‘需求菜单’反馈给志愿平台管理员后,就有了这场亲子活动。”下洋顾村网格员顾金善说。

按需提供基层文化活动,是北城街道实践所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精准配送模式的生动实践。

据悉,街道的每次活动,都由各辖区内的网格员充当“询单员”,收集村民诉求,上报至本级志愿平台管理员,“接单员”梳理统筹后上报至街道实践所工作人员,作为综合统筹“派单员”的工作人员,将“单子”派给主动接单的志愿服务队进行具体活动策划组织,驻村干部作为“指导员”一并到活动现场进行指导。活动结束后,网格员作为“反馈员”对这次活动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将反馈结果汇报给街道实践所工作人员,由实践所人员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形成更好的志愿服务形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我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文化礼堂”三级架构,通过项目联合、部门联动、走亲联盟等形式,统筹配置区级部门、志愿团队、社会团体、培训机构等资源,分级分层分类打造“区级、乡镇”两级菜单,推出区级61项3700余场、乡镇街道332项6000余场服务项目,并以“点单式”免费配送助推供需对接、精准服务,实现参与群体、服务项目、品牌包装新突破。其中,“文化映四季”“文耕乡野”两大品牌活动,有效打通了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为了尽可能扩大文明实践的宣传面,我区积极运用网络平台资源,发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传播功能,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创新推出“永小宁”动漫宣讲模式,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和政府中心工作主线,以打造城市文化IP为理念,采用云直播、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手段,探索构建5G时代“互联网+”理论宣讲新模式,持续创作走心入脑的网络宣讲作品,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文明力量凝聚广泛共识,描绘出幸福靓丽的文明图景,唱出了一曲曲余音绕梁的文明之歌,为浙江建设新时代“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丰润道德滋养。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0-6-19 14:23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新时代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