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小麦已进入扬花初期,正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但与往年不同,院桥的种田“老把式”们在麦田管理中融入了更多的农业科技,从细微处见证着国家新农业政策带来的大变化。
近日,在院桥镇前宅村粮食功能区内,种粮大户郑永正种植的200多亩绿油油的麦田上空,只见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往返于小麦田间,不停地在小麦植株上洒下一条条细细的白雾,仅用3个小时,面积200多亩的麦田就喷洒完毕了。
郑永正是院桥种粮大户,年种粮面积在750多亩,其中今年种植小麦有200多亩,每年一到打药的时候,人难找、工钱高最让他头疼。“农田病虫害有时来势非常凶猛,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不够,大面积灾害来时根本来不及。单纯靠人工喷洒农药,一个人一小时最多喷洒2亩地,效率低,且工钱又高。”郑永正说,“用一架植保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喷洒60多亩,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可以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站在小麦地旁,郑永正看着操作人员操控着无人机轰轰地掠过麦田,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来源:今日黄岩 |
|